【題目】對自然的認識是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請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物質(zhì)全部來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紀,比利時海爾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樹種在裝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澆水。經(jīng)過五年,再次稱重,柳樹質(zhì)量已達80多千克,而泥土減少卻不到100克,如圖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紀,英國普利斯特利通過如圖乙實驗發(fā)現(xiàn),A鐘罩內(nèi)的小鼠很快死亡,B鐘罩內(nèi)的小鼠卻可活較長時間。

材料四:1864年,德國薩克斯發(fā)現(xiàn)綠色植物在光下還能合成淀粉等物質(zhì)。1897年,人們首次把綠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現(xiàn)象稱為光合作用。

(1)海爾蒙特的實驗結(jié)果,泥土只減少了60克,你認為減少的物質(zhì)是_______

A.水 B.無機鹽 C.有機物 D.以上都不對

(2)普里斯特利的實驗發(fā)現(xiàn)B鐘罩內(nèi)的小鼠可存活較長時間,原因是光合作用產(chǎn)生了______。

(3)如今,常通過滴加碘酒能否使葉片變藍色的方法來判斷植物是否進行了光合作用,是因為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有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

(4)為便于觀察,需要進行如圖丙的實驗,該裝置在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

A.分解葉片中的有機物 B.把葉片煮熟

C.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 D.除去葉片中的淀粉

(5)請寫出光合作用反應式:

條件_________

________+ 水 →有機物+_________

場所 _________

【答案】B 氧氣 淀粉 C 條件(光) 二氧化碳 有機物 場所(葉綠體)

【解析】

(1)海爾蒙特實驗:十七世紀,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一棵2.5 kg的柳樹種在裝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澆雨水。5年后,柳樹長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質(zhì),所以,海爾蒙特認為使柳樹生長的物質(zhì)主要是水。

(2)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據(jù)此解答。

(1)亞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物發(fā)育所需的物質(zhì)全部來自土壤,因此“如果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成立”,則海爾蒙特的實驗結(jié)果是泥土應大量減少;海爾蒙特的實驗結(jié)果說明了植物生長的主要原料是水,實驗中泥土減少了0.06千克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吸收了土壤中的無機鹽。
(2)綠色植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實驗發(fā)現(xiàn)B鐘罩內(nèi)的小鼠可存活較長時間”,原因是光合作用產(chǎn)生了“氧氣”。

(3)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變藍色的特性,因此,“常通過滴加碘酒能否使葉片變藍色的方法來判斷植物是否進行了光合作用”,是因為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

(4)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人們常用淀粉的這個特性來鑒定淀粉的存在,在檢測植物是否進行了光合作用時也用到碘液;圖丙所示的實驗是脫去葉片內(nèi)的葉綠素,方法是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隔水加熱;實驗結(jié)束后,因葉綠素溶解到酒精里,所以酒精變成了綠色,葉片脫去葉綠素后變成了黃白色。

(5)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zhuǎn)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同時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公式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這都體現(xiàn)了生物影響環(huán)境。____(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分)肺是呼吸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是(

A.血液流動的通道

B.氣體交換的場所

C.水分進出身體的通道

D.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場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一表示食物“金字塔”,參照食物“金字塔”設計食譜,有利于人們均衡攝取營養(yǎng)物質(zhì)。圖二表示食物消化、吸收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圖一 圖二

(1)某同學牙齦經(jīng)常出血,原因可能圖一中第________層食物攝入量不足。

(2)蛋白質(zhì)是構(gòu)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zhì),它主要從圖一的第三、四層食物中獲得。人體攝入的蛋白質(zhì)在______ 內(nèi)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腸內(nèi)最終分解為_________被吸收。

(3)圖二表示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zhì)被最終消化吸收的過程。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中,除了蛋白質(zhì)外,糖類和_______也需要經(jīng)過上述過程才能被人體吸收。

(4)下列是幾位同學設計的午餐食譜,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

A. 牛奶、煎雞蛋、牛排、水果 B. 雞腿漢堡、油炸苗條、可樂

C. 炒青菜、西紅柿蛋湯、米飯 D. 肉片炒青椒、鯽魚燒豆腐、青菜、米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人們常通過種植豆科植物來提高土壤肥力,因為豆科植物的根上長有 , 其中生活著叫的生物,它們能固定空氣中的 , 使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增高,從而讓植物生長旺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不大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吸入肺顆粒物。由于它能通過肺泡直接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對人體危害極大。為了探究空氣中PM2.5的濃度與車流量是否相關,某中學的同學在城市廣場周邊對空氣進行采樣,采樣時段與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表:

組別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車流量最小)

上班時段(車流量大)

中午(車流量小)

下班時段(車流量最大)

第1組

19

89

43

97

第2組

22

83

38

98

第3組

20

86

41

99

請分析并回答問題:

(1)該探究實驗中,同學們將“采樣時段”設置為該實驗的________,而其他條件都相同。

(2)此實驗分三組選擇不同的地點進行檢測,該方法屬于________檢測。

(3)為減少實驗誤差,應對表中3個小組同學的數(shù)據(jù)做怎樣的處理?________

(4)某小組同學將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繪制成柱狀圖,請你將表格中“上班時段”的數(shù)據(jù)也進行相應處理,并用柱狀圖在圖中表示。

(5)根據(jù)上述統(tǒng)計結(jié)果,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

(6)請你為我市空氣質(zhì)量的改善提一條合理化建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圈的范圍是指:

A. 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的表面

B. 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C. 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

D. 大氣圈底部、水圈和巖石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比f千枝條及其綠葉,都是由植物的( )發(fā)育而來的。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四個方面中,不屬于青春期顯著特點的是 ( )

A. 身體高度突然明顯增加 B. 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明顯增強

C. 腦的重量迅速增加 D. 心臟和肺的功能明顯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