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與人體的其他細胞相比,神經元在形態(tài)結構上的特點是( )
A. 有明顯的細胞核 B. 與神經相連
C. 細胞體生有許多突起 D. 對外界刺激能產生反應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的肺適合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不包括( )
A. 肺泡微小,但數(shù)量眾多 B. 肺泡外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C. 肺在胸腔內左右各一個 D. 肺泡壁很薄,由一層上皮細胞圍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尿液排出體外的正確途徑是( )
A. 尿道→輸尿管→腎盂→膀胱
B. 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
C. 輸尿管→腎盂→膀胱→尿道
D. 膀胱→腎盂→輸尿管→尿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某同學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圖。據圖分析回答: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玻片標本時,應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時,滴加的液體是_________。
(2)若要在顯微鏡中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多,應使用圖1中的目鏡、物鏡組合是下列(_______)。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圖2中,顯微鏡下看到的是“甲”字,實際上是“______”字。
(4)圖3中,____的觀察效果較差,產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制作臨時裝片步驟中的_________步驟操作不正確造成的。
(5)觀察時,目鏡、物鏡上分別標有5×、40×,則物像放大了_________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3年3月23日,正值以倡導低碳生活為主題“地球一小時”進入中國的五周年。全世界超過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為了地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熄燈一小時以支持“地球一小時”活動。低碳指較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如圖為碳循環(huán)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 通過過程①不會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B. 參與過程②的生物主要指綠色植物等生產者
C. 人類減少對③的依賴是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
D. “溫室效應”加劇不會對全球氣候的任何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并不都是魚類 B. 魚只靠鰭的擺動來完成運動
C. 軟體動物都有貝殼保護著柔軟的身體 D. 水中的動物必須靠鰓或皮膚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湖南婁底模擬)溺水時,人體受阻礙的生理活動是
A.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B. 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C.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D. 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尿的形成示意圖,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圖中結構G_____、H_____和圖中I_____構成一個腎單位。
(2)在尿的形成過程中要經過兩個過程,即圖中的A_____作用和C_____作用,通過A過程形成的液體B為_____,通過C過程形成的液體D為_____。
(3)與圖中的G相連的血管E為_____,F為_____。里面流的都是_____血。
(4)液體在A過程中,除了血液中的_____和大分子的_____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物質,都可以通過G過濾到H中;而在C過程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_____、全部_____和部分_____被結構I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圍在I外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_____、_____和_____等就形成了尿液。
(5)如果尿液的顏色為紅色,說明_____可能出現(xiàn)了炎癥。
(6)如果尿液里面含有大量葡萄糖,說明_____可能出現(xiàn)了病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責任,如圖是一個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簡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除圖中所示組成成分外,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成分還應有_______。
(2)該食物網共包含______條食物鏈,其中屬于第二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______。
(3)貓頭鷹和蛇之間的關系是______。
(4)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動能量的最終來源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