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過程:①取A、B、C三只試管,分別加入大小相近的等量饅頭碎屑,再向A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②將A、B試管充分攪拌,C試管不攪拌,放入盛有37度的溫水中10分鐘.③分別向三只試管中滴加碘液,觀察顏色變化.分析回答:
(1)A試管 B試管 C試管 .
(2)這個實驗中的對照組是 實驗組是 .
(3)將饅頭撕碎和進行攪拌相當于口腔中 和 .
(4)將試管放在37度溫水中的原因是 .
(5)咀嚼飯;蝠z頭時會越嚼越甜是因為 .
【答案】分析:為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該實驗設(shè)置了兩組對照實驗:A與B以唾液為變量形成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B與C以舌的攪拌為變量形成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舌的攪拌對食物消化的作用.
解答:解:(1)A試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對淀粉沒有消化作用,試管中的淀粉沒有發(fā)生變化,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B試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并進行了充分攪拌,饅頭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為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C試管中雖然加入了唾液,但由于沒進行充分攪拌,唾液與饅頭碎屑的接觸面積小,饅頭中的淀粉沒有被消化完,因此滴加碘液后會部分變藍色.
(2)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一組對照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對照組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該實驗共有兩組對照實驗A與B、B與C,實驗組分別是A和C,對照組都是B.
(3)將饅頭撕碎和進行攪拌是模擬口腔中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
(4)消化酶發(fā)揮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其最適溫度是人體內(nèi)的溫度,即37℃左右;因此實驗中將試管放在37度溫水中的目的是為了使唾液淀粉酶發(fā)揮最大的催化作用.
(5)飯粒和饅頭中含有的淀粉沒有甜味,麥芽糖具有甜味;在口腔中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為麥芽糖,因此咀嚼飯;蝠z頭時會越嚼越甜.
故答案為:(1)變藍色;不變藍色;部分變藍色
(2)B;A、C
(3)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
(4)消化酶在該溫度下催化能力最強
(5)飯粒和饅頭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為麥芽糖
點評:找出實驗設(shè)置中的對照實驗和變量是解答該類試題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