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成華區(qū)二模)如圖(1),拋物線C:y=x2+bx+c與x軸正半軸交于A(x1,0),B(x2,0)兩點,與y軸交于點C(0,2),已知x1-2x2=-3.
(1)求拋物線C的解析式;
(2)連接AC.若點P在拋物線C的對稱軸上,求使△APC為等腰三角形的點P的坐標;
(3)將圖(1)中的拋物線C向下平移6個單位得到圖(2)所示的拋物線F.若點M是拋物線F上B1、C1間的一個動點(不與B1、C1重合),試問是否存在點M使得四邊形A1B1MC1的面積最大?若存在,求出點M的坐標和最大面積;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分析:(1)由點C的坐標不難得到c的值,而拋物線與x軸交于A、B兩點,那么x1、x2必為方程x2+bx+c=0的兩根,由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可知x1x2=c,聯(lián)立題干中的x1、x2關系式,解方程組即可求出A、B兩點的坐標,再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確定函數(shù)的解析式.
(2)拋物線的對稱軸易知,首先設出點P的坐標,從而能得到AP、CP、AC三邊長,然后分:①AP=CP、②AP=AC、③CP=AC三種情況,列等式求解.
(3)先求出平移后的拋物線解析式,進一步能求出點A1、B1、C1三點坐標;通過圖示不難看出,四邊形A1B1MC可分作△A1C1B1、△C1MB1兩部分,△A1C1B1的面積是定值,關鍵是求出△C1MB1的面積表達式,首先過點M作x軸的垂線,交直線B1C1于點N,那么△B1MC1的面積可由(
1
2
×OB1×MN)求得,由此求得關于四邊形A1C1MB1的面積與點M橫坐標的函數(shù)關系式,再根據(jù)函數(shù)的性質(zhì)求解即可.
解答:解:(1)∵拋物線C:y=x2+bx+c與y軸交于C(0,2),∴c=2;
依題意,拋物線C:y=x2+bx+2與x軸交于A(x1,0),B(x2,0)兩點,則:
x1、x2是方程x2+bx+2=0的兩個根,可得:x1•x2=2…①;
而x1-2x2=-3,即x1=2x2-3,代入①,得:(2x2-3)x2=2,解得 x2=2(負值舍去)
則 x1=1,∴A(1,0)、B(2,0);
可求得拋物線的解析式:y=x2-3x+2.

(2)依題意,設P(
3
2
,y),已知:A(1,0)、C(0,2),有:
AP2=y2+
1
4
、AC2=5、PC2=y2-4y+
25
4
;
若△APC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種情況:
①AP=AC,得:
y2+
1
4
=5,解得 y=±
19
2
;
②AP=PC,得:
y2+
1
4
=y2-4y+
25
4
,解得 y=
3
2
;
③AC=PC,得:
y2-4y+
25
4
=5,解得 y=
11
2
;
∴點P的坐標為(
3
2
19
2
)、(
3
2
,-
19
2
)、(
3
2
,
3
2
)、(
3
2
4+
11
2
)、(
3
2
,
4-
11
2
).

(3)由(1)知:拋物線C:y=x2-3x+2=(x-
3
2
2-
1
4
,向下平移6個單位后,得:
拋物線F:y=(x-
3
2
2-
1
4
=(x-
3
2
2-
1
4
-6=x2-3x-4=(x+1)(x-4);
∴A1(-1,0)、B1(4,0)、C1(0,-4).
易知,直線B1C1:y=x-4,過點M作MN⊥x軸,交直線B1C1于N,如右圖;
設點M(m,m2-3m+2),則 N(m,m-4),MN=m-4-(m2-3m+2)=-m2+4m,
四邊形A1C1MB1的面積:S=SA1C1B1+SC1MB1=
1
2
×5×4+
1
2
×4×(-m2+4m)=-2(m-2)2+18;
∴存在使四邊形A1C1MB1面積最大的點M,且點M的坐標為(2,2),四邊形的最大面積為18.
點評:題目主要考查了函數(shù)解析式的確定、二次函數(shù)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聯(lián)系、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以及圖形面積的解法等知識;(3)題在不確定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的情況下要進行分類討論;(4)題的解法較多,除解答部分的方法外,還可以過點M作x軸的垂線,將四邊形A1C1MB1分成兩個三角形以及一個梯形來解等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成華區(qū)二模)小明課間把老師的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黑板的兩條平行線a、b上(如圖),已知∠2=35°,則∠1的度數(sh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成華區(qū)二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成華區(qū)二模)如圖,已知點A是雙曲線y=
k
x
上一點,AB⊥x軸于點B.若S△AOB=1,則一次函數(shù)y=kx-k+3的圖象不經(jīng)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成華區(qū)二模)下列命題中,假命題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成華區(qū)二模)如圖,在Rt△ABC中,∠ACB=30°,CD=4,BD平分∠ABC,交AC于點D,則點D到BC的距離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