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濟南)如圖所示,△ABC的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為A(-1,3)、B(-2,-2)、C(4,-2),則△ABC外接圓半徑的長度為   
【答案】分析:三角形的外心是三邊中垂線的交點,由B、C的坐標知:圓心M(設(shè)△ABC的外心為M)必在直線x=1上;由圖知:AC的垂直平分線正好經(jīng)過(1,0),由此可得到M(1,0);連接MB,過M作MD⊥BC于D,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M的半徑長.
解答:解:設(shè)△ABC的外心為M;
∵B(-2,-2),C(4,-2),
∴M必在直線x=1上,
由圖知:AC的垂直平分線過(1,0),故M(1,0);
過M作MD⊥BC于D,連接MB,
Rt△MBD中,MD=2,BD=3,
由勾股定理得:MB==,
即△ABC的外接圓半徑為
點評:能夠根據(jù)三角形外心的性質(zhì)來判斷出△ABC外心的位置是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xué)試題匯編《四邊形》(12)(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10•濟南)如圖所示,菱形ABCD的頂點A、B在x軸上,點A在點B的左側(cè),點D在y軸的正半軸上,∠BAD=60°,點A的坐標為(-2,0).
(1)求線段AD所在直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
(2)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按照A?D?C?B?A的順序在菱形的邊上勻速運動一周,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求t為何值時,以點P為圓心、以1為半徑的圓與對角線AC相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xué)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09)(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10•濟南)如圖所示,拋物線y=-x2+2x+3與x軸交于A、B兩點,直線BD的函數(shù)表達式為,拋物線的對稱軸l與直線BD交于點C、與x軸交于點E.
(1)求A、B、C三個點的坐標;
(2)點P為線段AB上的一個動點(與點A、點B不重合),以點A為圓心、以AP為半徑的圓弧與線段AC交于點M,以點B為圓心、以BP為半徑的圓弧與線段BC交于點N,分別連接AN、BM、MN.
①求證:AN=BM;
②在點P運動的過程中,四邊形AMNB的面積有最大值還是有最小值?并求出該最大值或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0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xué)試題匯編《一次函數(shù)》(07)(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10•濟南)如圖所示,菱形ABCD的頂點A、B在x軸上,點A在點B的左側(cè),點D在y軸的正半軸上,∠BAD=60°,點A的坐標為(-2,0).
(1)求線段AD所在直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
(2)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按照A?D?C?B?A的順序在菱形的邊上勻速運動一周,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求t為何值時,以點P為圓心、以1為半徑的圓與對角線AC相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0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數(shù)學(xué)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10•濟南)如圖所示,拋物線y=-x2+2x+3與x軸交于A、B兩點,直線BD的函數(shù)表達式為,拋物線的對稱軸l與直線BD交于點C、與x軸交于點E.
(1)求A、B、C三個點的坐標;
(2)點P為線段AB上的一個動點(與點A、點B不重合),以點A為圓心、以AP為半徑的圓弧與線段AC交于點M,以點B為圓心、以BP為半徑的圓弧與線段BC交于點N,分別連接AN、BM、MN.
①求證:AN=BM;
②在點P運動的過程中,四邊形AMNB的面積有最大值還是有最小值?并求出該最大值或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0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數(shù)學(xué)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10•濟南)如圖所示,菱形ABCD的頂點A、B在x軸上,點A在點B的左側(cè),點D在y軸的正半軸上,∠BAD=60°,點A的坐標為(-2,0).
(1)求線段AD所在直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
(2)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按照A?D?C?B?A的順序在菱形的邊上勻速運動一周,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求t為何值時,以點P為圓心、以1為半徑的圓與對角線AC相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