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為等邊三角形,D為AC的中點,∠EDF=120°,DE交線段AB于E,DF交直線BC于F.
(1)如圖(1),求證:DE=DF;
(2)如圖(2),若BE=3AE,求證:CF=數(shù)學公式BC.
(3)如圖(3),若BE=數(shù)學公式AE,則CF=________BC;在圖(1)中,若BE=4AE,則CF=________BC.

證明:
(1)連接BD.
∵∠EDF=120°,∠B=60°,
∴BEFD四點共圓;
又∵D為AC中點,
∴在等邊三角形ABC中,BD為∠ABC的角平分線,
∴DE和DF在BEFD四點所構(gòu)成的圓內(nèi),其圓周角相等,
∴DE=DF;


(2)連接BD.
由(1)知,四邊形BEFD是圓內(nèi)接四邊形,
又∵在等邊三角形ABC中,BD為∠ABC的角平分線,
∴BD也是∠EDF的角平分線,
∴∠DEB=180°-=90°,
∴△BED是直角三角形;
同理,得△BFD是直角三角形;
在Rt△BED和Rt△BFD中,
BD=DB(公共邊),DE=DF(由上題知),
∴Rt△BED≌Rt△BFD(HL),
∴BE=BF(對應邊相等);
又∵AB=BC,BE=3AE
∴CF=BC;

(3)過點D作DH∥BC,交AB于點H.
∴∠CDH+∠BCA=180°,
∴∠CDH=120°;
又∵D為AC中點,
∴DH=BC=DC;
∵∠HDE+∠EDC=120°,∠FDC+∠EDC=120°,
∴∠HDE=∠FDC;
又由ED=FD,
∴△DHE≌△DCF(SAS);
∴HE=FC;
①∵BE=AE,AB=BC,
∴BE=BC,
∵AH=BC,
∴HE=BC-AH-BE=BC,
BC;
②∵BE=4AE,
∴AE=BC,
如圖(1),連接BD.
在Rt△BED和Rt△BFD中,
,
則Rt△BED≌Rt△BFD,
∴BE=BF,
∴FC=BC-BF=AB-BE=AE=BC;
故答案分別是:
分析:(1)根據(jù)對角和是180°可推斷出BEFD四點共圓,然后在由同(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弧相等來證明DE=DF;
(2)先證明△BDE和△BDF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1)的結(jié)果證明Rt△BED≌Rt△BFD(HL);最后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來證明、計算CF=BC;
(3)過點D作DH∥BC,交AB于點H.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zhì)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證明△DHE≌△DCF(SAS);然后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及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找出CF與BC的數(shù)量關系.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已知△ABC是等邊三角形,⊙O為它的外接圓,點P是
BC
上任一點.
(1)圖中與∠PBC相等的角為
 

(2)試猜想出三條線段PA、PB、PC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三角形外心我們可以理解為:到三角形三個頂點距離相等的點稱三角形的外心,由此,我們定義:到三角形的兩個頂點距離相等的點,叫做此三角形的準外心.
舉例:如圖1,若PA=PB,則點P為△ABC的準外心.
(1)應用:如圖2,CD為等邊三角形ABC的高,準外心P在高CD上,且PD=
12
AB,求∠APB的度數(shù).
(2)探究:已知△ABC為直角三角形,斜邊BC=5,AB=3,準外心P在AC邊上,試探究PA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D是等邊△ABC外一點,∠BDC=120°,則AD、BD、DC三條線段的數(shù)量關系為
AD=BD+DC
AD=BD+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ABC是等邊三角形,⊙O為它的外接圓,點P是數(shù)學公式上任一點.
(1)圖中與∠PBC相等的角為______;
(2)試猜想出三條線段PA、PB、PC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9年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中考數(shù)學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9•花都區(qū)二模)已知△ABC是等邊三角形,⊙O為它的外接圓,點P是上任一點.
(1)圖中與∠PBC相等的角為______;
(2)試猜想出三條線段PA、PB、PC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