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ABC是邊長為4cm的等邊三角形,點P,Q分別從頂點A,B同時出發(fā),沿線段AB,BC運動,且它們的速度都為1cm/s.當點P到達點B時,P、Q兩點停止運動.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s).
作业宝
(1)當t為何值時,△PBQ是直角三角形?
(2)連接AQ、CP,相交于點M,如圖2,則點P,Q在運動的過程中,∠CMQ會變化嗎?若變化,則說明理由;若不變,請求出它的度數(shù).

解:(1)設時間為t,則AP=BQ=t,PB=4-t
①當∠PQB=90°時,
∵∠B=60°,
∴PB=2BQ,得4-t=2t,t=;
②當∠BPQ=90°時,
∵∠B=60°,
∴BQ=2BP,得t=2(4-t),t=;
∴當?shù)?img class='latex' src='http://thumb.zyjl.cn/pic5/latex/304.png' />秒或第秒時,△PBQ為直角三角形.

(2)∠CMQ=60°不變.
在△ABQ與△CAP中,
,
∴△ABQ≌△CAP(SAS),
∴∠BAQ=∠ACP,
∴∠CMQ=∠ACP+∠CAM=∠BAQ+∠CAM=∠BAC=60°.
分析:(1)需要分類討論:分∠PQB=90°和∠BPQ=90°兩種情況;
(2)∠CMQ=60°不變.通過證△ABQ≌△CAP(SAS)得到:∠BAQ=∠ACP,所以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得到∠CMQ=∠ACP+∠CAM=∠BAQ+∠CAM=∠BAC=60°.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結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zhì)證明線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時,關鍵是選擇恰當?shù)呐卸l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平面內(nèi),先將一個多邊形以點O為位似中心放大或縮小,使所得多邊形與原多邊形對應線段的比為k,并且原多邊形上的任一點P,它的對應點P′在線段OP或其延長線上;接著將所得多邊形以點O為旋轉(zhuǎn)中心,逆時針旋轉(zhuǎn)一個角度θ,這種經(jīng)過和旋轉(zhuǎn)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zhuǎn)相似變換,記為O(k,θ),其中點O叫做旋轉(zhuǎn)相似中心,k叫做相似比,θ叫做旋轉(zhuǎn)角.
(1)填空:
①如圖1,將△ABC以點A為旋轉(zhuǎn)相似中心,放大為原來的2倍,再逆時針旋轉(zhuǎn)60°,得到△ADE,這個旋轉(zhuǎn)相似變換記為A(
 
 
);
②如圖2,△ABC是邊長為1cm的等邊三角形,將它作旋轉(zhuǎn)相似變換A(
3
,90°),得到△ADE,則線段BD的長為
 
cm;
(2)如圖3,分別以銳角三角形ABC的三邊AB,BC,CA為邊向外作正方形ADEB,BFGC,CHIA,點O1,O2,O3分別是這三個正方形的對角線交點,試分別利用△AO1O3與△ABI,△CIB與△CAO2之間的關系,運用旋轉(zhuǎn)相似變換的知識說明線段O1O3與AO2之間的關系.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平面內(nèi),先將一個多邊形以點O為位似中心放大或縮小,使所得多邊形與原多邊形對應線段的比為k,并且原多邊形上的任一點P,它的對應點P′在線段OP或其延長線上;接著將所得多邊形以點0為旋轉(zhuǎn)中心,逆時針旋轉(zhuǎn)一個角度θ,這種經(jīng)過相似和旋轉(zhuǎn)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zhuǎn)相似變換,記為O(k,θ),其中點0叫做旋轉(zhuǎn)相似中心,k叫做相似比,θ叫做旋轉(zhuǎn)角.
(1)如圖1,將△ABC以點A為旋轉(zhuǎn)相似中心,放大為原來的2倍,再逆時針旋轉(zhuǎn)60°,得到△ADE,這個旋轉(zhuǎn)相似變換記為A(
2
2
,
60°
60°
);
(2)如圖2,△ABC是邊長為1cm的等邊三角形,將它作旋轉(zhuǎn)相似變換A(
3
,90°)得到△ADE,求線段BD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河東區(qū)一模)如圖1,△ABC是邊長為4cm的等邊三角形,點P,Q分別從頂點A,B同時出發(fā),沿射線AB,BC運動,且它們的速度都為1cm/s.
(Ⅰ)當△PQB是直角三角形時,求AP的長;
(Ⅱ)連接AQ,CP交于點M,則在點P,Q運動的過程中,∠CMQ變化嗎?若變化,則說明理由,若不變,則求出它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大慶)如圖,三角形ABC是邊長為1的正三角形,
AB
AC
所對的圓心角均為120°,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3
12
3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利用“等積”計算或說理是一種很巧妙的方法,就是一個面積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表示.如圖甲,已知Rt△ABC中,∠C=90°,CD⊥AB于D,BC=3,AC=4,求CD的長.

解題思路:利用勾股定理易得AB=5利用S△ABC=
1
2
BC×AC=
1
2
AB×CD
,可得到CD=2.4
請你利用上述方法解答下面問題:
(1)如圖甲,已知Rt△ABC中,∠C=90°,CD⊥AB于D,BC=5,AC=12,求CD的長.
(2)如圖乙,△ABC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點D是BC邊上的任意一點,DE⊥AB于E點,DF⊥AC于F點,求DE+DF的值
分析:①利用備用圖計算等邊三角形ABC高線的長度
②連接AD,利用S△ABC=S△ADB+S△ADC
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