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數學 > 題目詳情

已知1條直線將平面分割為2個區(qū)域,2條直線兩兩相交最多可將平面分割成4個區(qū)域,則10條直線兩兩相交最多可將平面分割成________個區(qū)域.

56
分析:先分別求得3條、4條直線兩兩相交最多可將平面分割成的區(qū)域個數,總結規(guī)律,進而求解.
解答:1條直線,將平面分為兩個區(qū)域;
2條直線,較之前增加1條直線,增加1個交點,增加了2個平面區(qū)域;
3條直線,與之前兩條直線均相交,增加2個交點,增加了3個平面區(qū)域;
4條直線,與之前三條直線均相交,增加3個交點,增加了4個平面區(qū)域;

n條直線,與之前n-1條直線均相交,增加n-1個交點,增加n個平面區(qū)域;
所以n條直線分平面的總數為2+(2+3+4+5+6+7+8+…n)=1+(1+2+3+4+5+6+7+8+…n)=1+,
把n=10代入得有56個區(qū)域.
點評:此題需要先總結規(guī)律,再求解,也是典型題目,公式需熟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本題滿分12分,任選一題作答.)
Ⅰ、如圖①,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邊長為5的正三角形OAB的OA邊在x軸的正半軸上.點C、D同時從點O出發(fā),點C以1單位長/秒的速度向點A運動,點D以2個單位長/秒的速度沿折線OBA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秒,0<t<5.
(1)當0<t<
52
時,證明DC⊥OA;
(2)若△OCD的面積為S,求S與t的函數關系式;
(3)以點C為中心,將CD所在的直線順時針旋轉60°交AB邊于點E,若以O、C、E、D為頂點的四邊形是梯形,求點E的坐標.
Ⅱ、(1)如圖Ⅱ-1,已知△ABC,過點A畫一條平分三角形面積的直線;
(2)如圖Ⅱ-2,已知l1∥l2,點E,F在l1上,點G,H在l2上,試說明△EGO與△FHO面積相等.
(3)如圖Ⅱ-3,點M在△ABC的邊上,過點M畫一條平分三角形面積的直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惠山區(qū)一模)閱讀與證明:
如圖,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別是CD、BC上的點,且∠EAF=45°,

求證:BF+DE=EF.
分析:證明一條線段等于另兩條線段的和,常用“截長法”或“補短法”,將線段BF、DE放在同一直線上,構造出一條與BF+DE相等的線段.如圖1延長ED至點F′,使DF′=BF,連接A F′,易證△ABF≌△ADF′,進一步證明△AEF≌△AEF′,即可得結論.
(1)請你將下面的證明過程補充完整.
證明:延長ED至F′,使DF′=BF,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F′=90°,
∴△ABF≌△ADF’(SAS)
應用與拓展:如圖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使頂點A與坐標原點O重合,邊OB、OD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
(2)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為CD中點時,試問F為BC的幾等分點?并求此時F點的坐標;
(3)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F最短時,直接寫出直線EF的解析式:
y=-x+30
2
y=-x+30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閱讀與證明:
如圖,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別是CD、BC上的點,且∠EAF=45°,

求證:BF+DE=EF.
分析:證明一條線段等于另兩條線段的和,常用“截長法”或“補短法”,將線段BF、DE放在同一直線上,構造出一條與BF+DE相等的線段.如圖1延長ED至點F′,使DF′=BF,連接A F′,易證△ABF≌△ADF′,進一步證明△AEF≌△AEF′,即可得結論.
(1)請你將下面的證明過程補充完整.
證明:延長ED至F′,使DF′=BF,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F′=90°,
∴△ABF≌△ADF’(SAS)
應用與拓展:如圖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使頂點A與坐標原點O重合,邊OB、OD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
(2)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為CD中點時,試問F為BC的幾等分點?并求此時F點的坐標;
(3)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F最短時,直接寫出直線EF的解析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2012年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中考數學一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閱讀與證明:
如圖,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別是CD、BC上的點,且∠EAF=45°,

求證:BF+DE=EF.
分析:證明一條線段等于另兩條線段的和,常用“截長法”或“補短法”,將線段BF、DE放在同一直線上,構造出一條與BF+DE相等的線段.如圖1延長ED至點F′,使DF′=BF,連接A F′,易證△ABF≌△ADF′,進一步證明△AEF≌△AEF′,即可得結論.
(1)請你將下面的證明過程補充完整.
證明:延長ED至F′,使DF′=BF,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AD,∠ABF=∠ADF′=90°,
∴△ABF≌△ADF’(SAS)
應用與拓展:如圖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使頂點A與坐標原點O重合,邊OB、OD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
(2)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為CD中點時,試問F為BC的幾等分點?并求此時F點的坐標;
(3)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F最短時,直接寫出直線EF的解析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江蘇期中題 題型:解答題

閱讀與證明:    
如圖,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別是CD、BC上的點,且∠EAF=45 °,
求證:BF+DE=EF。
分析:證明一條線段等于另兩條線段的和,常用“截長法”或“補短法”,將線段BF、DE放在同一直線上,構造出一條與BF+DE相等的線段。如圖1延長ED至點F',使DF'=BF,連接A F',易證△ABF≌△ADF',進一步證明△AEF≌△AEF',即可得結論。
(1)請你將下面的證明過程補充完整。
證明:延長ED至F',使DF'=BF,
∵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 AB=AD,∠ABF=∠ADF'=90°,
∴ △ABF≌△ADF'(SAS)
應用與拓展:如圖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使頂點A與坐標原點O重合,邊OB、OD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
(2)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為CD中點時,試問F為BC的幾等分點?并求此時F點的坐標;
(3)設正方形邊長OB為30,當EF最短時,直接寫出直線EF的解析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