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Rt△ABC中,∠C=90°,AC=12,BC=16,動點P從點A出發(fā)沿AC邊向點C以每秒3個單位長的速度運動,動點Q從點C出發(fā)沿CB邊向點B以每秒4個單位長的速度運動.P,Q分別從點A,C同時出發(fā),當其中一點到達端點時,另一點也隨之停止運動.在運動過程中,△PCQ關于直線PQ對稱的圖形是△PDQ.設運動時間為t(秒).
(1)設四邊形PCQD的面積為y,求y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
(2)t為何值時,四邊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時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4)通過觀察、畫圖或折紙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時刻t,使得PD⊥AB?若存在,請估計t的值在括號中的哪個時間段內(nèi)(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請簡要說明理由.

解:(1)由題意知CQ=4t,PC=12-3t,
∴S△PCQ=PC•CQ=-6t2+24t.
∵△PCQ與△PDQ關于直線PQ對稱,
∴y=2S△PCQ=-12t2+48t.

(2)當時,有PQ∥AB,而AP與BQ不平行,這時四邊形PQBA是梯形,
∵CA=12,CB=16,CQ=4t,CP=12-3t,
,
解得t=2.
∴當t=2秒時,四邊形PQBA是梯形.

(3)設存在時刻t,使得PD∥AB,延長PD交BC于點M,如圖,
若PD∥AB,則∠QMD=∠B,
又∵∠QDM=∠C=90°,
∴Rt△QMD∽Rt△ABC,
從而,
∵QD=CQ=4t,AC=12,
AB==20,
∴QM=
若PD∥AB,則,

解得t=
∴當t=秒時,PD∥AB.

(4)存在時刻t,使得PD⊥AB.
時間段為:2<t≤3.
延長PD交AB于H,過Q作QR⊥AB于R.在直角三角形APH中,
∵AP=3t,
∴AH=t,而HR=DQ=CQ=4t,
在直角三角形BQR中,
∵BQ=16-4t,
∴BR=
∵AB=20.
t+4t+=20,解得t=
∴存在時刻t使得PD⊥AB.

分析:(1)根據(jù)折疊的性質(zhì)可知:四邊形PCQD的面積等于△PCQ的面積的2倍,因此本題只需計算三角形PCQ的面積即可.可用t表示出PC和QB的長,然后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即可得出三角形PCQ的面積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進而可求出y,t的函數(shù)關系式;
(2)如果四邊形PQBA是梯形,那么只有一種情況,即PQ∥AB,可根據(jù)這兩條平行線得出的關于CP,CA,CQ,CB的比例關系式求出此時t的值;
(3)可通過構建相似三角形來求解.延長PD交BC于M,通過相似三角形QMD和三角形ABC得出的關于OD,QM,AC,AB的比例關系式,可得出QM的表達式,然后根據(jù)PD∥AB得出的關于CP,CA,CM,CB的比例關系式求出t的值.
(4)可延長PD交AB于H,過Q作QR⊥AB于R.在直角三角形ARH中,AP=3t,因此AH=t,而HR=DQ=CQ=4t,在直角三角形BQR中,BQ=16-4t,因此BR=.由于AB=20.因此t+4t+=20,解得t=.因此存在時刻t使得PD⊥AB.
點評:[點評]本題是一道動態(tài)幾何題,綜合性較強,區(qū)分度較大,有一定的難度.
【命題意圖】最后總是函數(shù)的應用,去年是一次函數(shù)的應用、二次函數(shù)的應用以及分類討論,其實對初中而言,一次函數(shù)和二次函數(shù)的重要性是一樣的,關鍵是函數(shù)思想的確立,函數(shù)模型的建立.本題考查求解二次函數(shù)關系式、并利用關系式求值的運算技能和從情景中提取信息、解釋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考查的數(shù)學思想主要是數(shù)學建模思想.本題在呈現(xiàn)方式上做出了創(chuàng)新,試題貼近社會經(jīng)濟的盈虧問題,賦予了生活氣息,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體驗到數(shù)學的“有用性”.這樣設計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和拓展”的數(shù)學學習模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莆田質(zhì)檢)如圖,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線AD交BC于點D,點E是AB上一點,以AE為直徑的⊙O過點D,且交AC于點F.
(1)求證:BC是⊙O的切線;
(2)若CD=6,AC=8,求A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Rt△ABC中,∠C=90°,AC=6cm,BC=8cm,AD和BD分別是∠BAC和∠ABC的平分線,它們相交于點D,求點D到BC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Rt△ABC中,∠C=90°,∠A=30°,BC=1,將三角板中一個30°角的頂點D放在AB邊上移動,使這個30°角的兩邊分別與△ABC的邊AC、BC相交于點E、F,且使DE始終與AB垂直.
(1)畫出符合條件的圖形.連接EF后,寫出與△ABC一定相似的三角形;
(2)設AD=x,CF=y.求y與x之間函數(shù)解析式,并寫出函數(shù)的定義域;
(3)如果△CEF與△DEF相似,求AD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Rt△ABC中,BD⊥AC,sinA=
3
5
,則cos∠CBD的值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別為邊AB、BC的中點,連接DE,點P從點A出發(fā),沿折線AD-DE-EB運動,到點B停止.點P在AD上以
5
cm/s的速度運動,在折線DE-EB上以1cm/s的速度運動.當點P與點A不重合時,過點P作PQ⊥AC于點Q,以PQ為邊作正方形PQMN,使點M落在線段AC上.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s).
(1)當點P在線段DE上運動時,線段DP的長為
(t-2)
(t-2)
cm,(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
(2)當點N落在AB邊上時,求t的值.
(3)當正方形PQMN與△ABC重疊部分圖形為五邊形時,設五邊形的面積為S(cm2),求S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