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正方形OABC的邊OC、OA分別在x、y軸的正半軸上,設點B(4,4),點P(t,0)是x軸上一動點,過點O作OH⊥AP于點H,直線OH交直線BC于點D,連AD.

(1)如圖1,當點P在線段OC上時,求證:OP=CD;

(2)在點P運動過程中,△AOP與以A、B、D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時,求t的值;

(3)如圖2,拋物線y=-x2x+4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以P、D、Q、C為頂點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積為9,點O為坐標原點,點A在x軸上,點C在y軸上,點B在函數(shù)y=
k
x
(k>0,x>0)的圖象上,點P(m,n)是函數(shù)y=
k
x
(k>0,x>0)的圖象上的任意一點,過點P分別作x軸、y軸的垂線,垂足分別為E、F,并設矩形OEPF中和正方形OABC不重合部分的面積為S.
(1)求點B坐標和k的值.
(2)當S=
9
2
時,求P的坐標.
(3)寫出S關于m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正方形OABC的邊OC、OA分別在x、y軸的正半軸上,設點B(4,4),點P(t,0)是x軸上一動點,過點O作OH⊥AP于點H,直線OH交直線BC于點D,連AD.
(1)如圖1,當點P在線段OC上時,求證:OP=CD;
(2)在點P運動過程中,△AOP與以A、B、D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時,求t的值;
(3)如圖2,拋物線y=-
1
6
x2+
2
3
x+4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以P、D、Q、C為頂點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若存在,請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正方形OABC,A、C分別在x軸、y軸上,點B在第一象限;將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頂點置于點B處,設兩直角邊(足夠長)分別交x軸、y軸于點E、F,連接EF.
(1)判斷CF與AE的大小關系,并說明理由.
(2)已知F(0,6),EF=10,求點B的坐標.
(3)如圖(2),已知正方形OABC的邊長為6,若將三角板的直角頂點移到BC的中點M處,旋轉三角板;當點F在OC邊上時,設CF=x,AE=y,直接寫出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及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第23章《二次函數(shù)與反比例函數(shù)》?碱}集(43):23.6 反比例函數(shù)(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積為9,點O為坐標原點,點A在x軸上,點C在y軸上,點B在函數(shù)y=(k>0,x>0)的圖象上,點P(m,n)是函數(shù)y=(k>0,x>0)的圖象上的任意一點,過點P分別作x軸、y軸的垂線,垂足分別為E、F,并設矩形OEPF中和正方形OABC不重合部分的面積為S.
(1)求點B坐標和k的值.
(2)當S=時,求P的坐標.
(3)寫出S關于m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第1章 反比例函數(shù)》2010年單元測評(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積為9,點O為坐標原點,點A在x軸上,點C在y軸上,點B在函數(shù)y=(k>0,x>0)的圖象上,點P(m,n)是函數(shù)y=(k>0,x>0)的圖象上的任意一點,過點P分別作x軸、y軸的垂線,垂足分別為E、F,并設矩形OEPF中和正方形OABC不重合部分的面積為S.
(1)求點B坐標和k的值.
(2)當S=時,求P的坐標.
(3)寫出S關于m的函數(shù)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