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泰州)拋物線y=ax2+bx+c(a<0)交x軸于點A(-1,0)、B(3,0),交y軸于點C,頂點為D,以BD為直徑的⊙M恰好過點C.
(1)求頂點D的坐標(biāo)(用a的代數(shù)式表示);
(2)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3)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PBD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點A(-1,0)和B(3,0)一定關(guān)于拋物線的對稱軸對稱,因而函數(shù)的對稱軸是x=1,把x=1代入拋物線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D的坐標(biāo);
(2)過點D作DE⊥y軸于點E,易證△DEC∽△COB,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對應(yīng)邊的比相等就可以求出a的值.從而求出拋物線的解析式;
(3)本題應(yīng)分∠BPD=90°,∠DBP=90°,∠BDP=90°三種情況進(jìn)行討論.第一種情況P就是滿足條件的點.
第二種情況中,過點P2作P2R⊥x軸于點R,由△BP2R∽△DBH就可以求出.
第三種情況,設(shè)DP3的延長線交y軸于點N,可證△EDN∽△HDB,求出直線DN的解析式,就可以求拋物線與直線DN的交點.
解答:解:(1)(方法一)由題意:設(shè)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a(x+1)(x-3)
∴y=ax2-2ax-3a=a(x-1)2-4a,
∴點C(0,-3a),D(1,-4a),
(方法二)由題意:
解得
∴y=ax2-2ax-3a(下同方法一);

(2)(方法一)過點D作DE⊥y軸于點E,易證△DEC∽△COB

∴a2=1.
∵a<0,
∴a=-1.
故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x2+2x+3.
(方法二)過點D作DE⊥y軸于點E,過M作MG⊥x軸于點G,
設(shè)⊙M交x軸于另一點H,交y軸于另一點F,可先證四邊形OHDE為矩形,則OH=DE=1,再證OF=CE=-a,
由OH•OB=OF•OC得:(-a)(-3a)=1×3,
∴a2=1;(下同法一)

(3)符合條件的點P存在,共3個
①若∠BPD=90°,P點與C點重合,則P1(0,3)(P1表示第一個P點,下同)
②若∠DBP=90°,過點P2作P2R⊥x軸于點R,
設(shè)點P2(p,-p2+2p+3)
由△BP2R∽△DBH得,,

解得或p=3(舍去)

③若∠BDP=90°,設(shè)DP3的延長線交y軸于點N,可證△EDN∽△HDB,
求得EN=,
∴N(0,).
求得DN的解析式為,
求拋物線與直線DN的交點得P3),
綜上所述:符合條件的點P為(0,3)、、().
點評:本題是二次函數(shù)與圓以及相似三角形相結(jié)合的題目,難度較大,利用數(shù)形結(jié)合有利于對題目的理解.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04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xué)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03)(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4•泰州)在距離地面2m高的某處把一物體以初速度v(m/s)豎直向上拋物出,在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其上升高度s(m)與拋出時間t(s)滿足:s=vt-gt2(其中g(shù)是常數(shù),通常取10m/s2).若v=10m/s,則該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最高點距地面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04年江蘇省泰州市中考數(shù)學(xué)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4•泰州)在距離地面2m高的某處把一物體以初速度v(m/s)豎直向上拋物出,在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其上升高度s(m)與拋出時間t(s)滿足:s=vt-gt2(其中g(shù)是常數(shù),通常取10m/s2).若v=10m/s,則該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最高點距地面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04年貴州省貴陽市烏當(dāng)區(qū)第二中學(xué)中考題型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4•泰州)在距離地面2m高的某處把一物體以初速度v(m/s)豎直向上拋物出,在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其上升高度s(m)與拋出時間t(s)滿足:s=vt-gt2(其中g(shù)是常數(shù),通常取10m/s2).若v=10m/s,則該物體在運動過程中最高點距地面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