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房山區(qū)二模)(1)閱讀下面材料并完成問題:
已知:直線AD與△ABC的邊BC交于點D,
①圖1,當BD=DC時,則S△ABD
=
=
S△ADC.(填“=”或“<”或“>”)

②如圖2,當BD=
1
2
DC時,則S△ABD=
1
2
1
2
S△ADC
③如圖3,若AD∥BC,則有S△ABC
=
=
S△DBC.(填“=”或“<”或“>”)
(2)請你根據(jù)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解決下列問題:
過四邊形ABCD的一個頂點畫一條直線,把四邊形ABCD的面積分成1:2的兩部分.(保留畫圖痕跡)
分析:(1)①當BD=DC時,△ABD以BD為底,△ACD以CD為底,則它們的底相等,高相同,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得S△ABD=S△ADC
②當BD=
1
2
DC時,△ABD以BD為底,△ACD以CD為底,則它們的高相同,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得S△ABD=
1
2
S△ADC
③若AD∥BC,則平行線AD與BC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ABC與△DBC都以BC為底,則它們的底相同,高相等,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得S△ABC=S△DBC;
(2)連接AC,過點D作AC的平行線,交BC的延長線于E,作BE的一個三等分點F,連接AF,則AF把四邊形ABCD的面積分成1:2的兩部分.
解答:解:①如圖1,設△ABC的BC邊上的高為h,則
S△ABD=
1
2
BD•h,S△ADC=
1
2
CD•h,
∵BD=DC,
∴S△ABD=S△ADC;
②如圖2,設梯形ABCD的高為h,則
S△ABD=
1
2
BD•h,S△ADC=
1
2
CD•h,
∵BD=
1
2
DC,
∴S△ABD=
1
2
S△ADC;
③如圖3,∵AD∥BC,
∴平行線AD與BC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設這個距離為h,則
S△ABC=
1
2
BC•h,S△DBC=
1
2
BC•h,
∴S△ABC=S△DBC;

(2)如圖所示:

則直線AF把四邊形ABCD的面積分成1:2的兩部分.
點評:本題結合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考查了作圖-應用與設計作圖,難度適中.用到的知識點: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之比等于對應底之比,兩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房山區(qū)二模)如圖1,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中,對角線AC,BD交于點O,E是BD延長線上的點,且△ACE是等邊三角形.
(1)求證:四邊形ABCD是菱形;
(2)如圖2,若∠AED=2∠EAD,AC=6.求D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房山區(qū)二模)若一個正多邊形的每個內(nèi)角都為135°,則這個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房山區(qū)二模)下列運算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房山區(qū)二模)過正方體中有公共頂點的三條棱的中點切出一個平面,形成如圖幾何體,其正確展開圖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房山區(qū)二模)探究問題:
已知AD、BE分別為△ABC 的邊BC、AC上的中線,且AD、BE交于點O.
(1)△ABC為等邊三角形,如圖1,則AO:OD=
2:1
2:1
;
(2)當小明做完(1)問后繼續(xù)探究發(fā)現(xiàn),若△ABC為一般三角形(如圖2),(1)中的結論仍成立,請你給予證明.
(3)運用上述探究的結果,解決下列問題:
如圖3,在△ABC中,點E是邊AC的中點,AD平分∠BAC,AD⊥BE于點F,若AD=BE=4.求:△ABC的周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