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在Rt△ABC中,∠ABC=90°,∠A=30°,點P在AC上,且∠MPN=90°.當(dāng)點P為線段AC的中點,點M、N分別在線段AB、BC上時(如圖1),過點P作PE⊥AB于點E,PF⊥BC于點F,可證Rt△PME∽Rt△PNF,得出PN=PM.(不需證明)當(dāng)PC=PA,點M、N分別在線段AB、BC或其延長線上,如圖2、圖3這兩種情況時,請寫出線段PN、PM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任選取一給予證明.

【答案】分析:圖2和圖3的結(jié)論一致,求解的方法也相同,以圖2為例:過P作PE⊥AB于E,作PF⊥BC于F,仿照題干的做法,先證△PEM∽△PFN,得PN:PM=PF:PE;在Rt△ABC中,PF=PC,PE=PA,聯(lián)立PC、PA的比例關(guān)系,即可得到PF:PE的值,從而求得PN、PM的比例關(guān)系.
解答:解:
如圖2,如圖3中都有結(jié)論:PN=PM.(2分)
選如圖2:在Rt△ABC中,過點P作PE⊥AB于E,PF⊥BC于點F;
∴四邊形BFPE是矩形,∴∠EPF=90°,
∵∠EPM+∠MPF=∠FPN+∠MPF=90°,
可知∠EPM=∠FPN,∴△PFN∽△PEM,(2分)
=;(1分)
又∵Rt△AEP和Rt△PFC中:∠A=30°,∠C=60°,
∴PF=PC,PE=PA,(1分)
==;(1分)
∵PC=PA,∴=,即:PN=PM.(1分)
若選如圖3,其證明過程同上(其他方法如果正確,可參照給分)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由于題干部分已經(jīng)給出了解題的思路,使得此題的難度有所降低.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在Rt△ABC中,∠ACB=90°,CD是AB上的中線,BC=2
5
,cos∠ACD=
2
3
,則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12、已知在Rt△ABC中,∠C=90°,AB=10cm,AC=6cm,那么BC=
8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在Rt△ABC中,∠ACB=90°,AB=4,分別以AC,BC為直徑作半圓,面積分別記為S1,S2,則S1+S2的值等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1)已知在Rt△ABC中,∠C=90°,sinA=
513
,求tanB;
(2)如圖,小方在五月一日假期中到郊外放風(fēng)箏,風(fēng)箏飛到C 處時的線長為20米,此時小方正好站在A處,并測得∠CBD=60°,牽引底端B離地面1.5米,求此時風(fēng)箏離地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在Rt△ABC中,∠ABC=90°,∠C=30°,AC=12cm,點E從點A出發(fā)沿AB以每秒1cm的速度向點B運動,同時點D從點C出發(fā)沿CA以每秒2cm的速度向點A運動,運動時間為t秒(0<t<6),過點D作DF⊥BC于點F.
(1)如圖①,在D、E運動的過程中,四邊形AEFD是平行四邊形,請說明理由;
(2)連接DE,當(dāng)t為何值時,△DEF為直角三角形?
(3)如圖②,將△ADE沿DE翻折得到△A′DE,試問當(dāng)t為何值時,四邊形 AEA′D為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