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AQ=3-t
∴CN=4-(3-t)=1+t,
在Rt△ABC中,AC
2=AB
2+BC
2=3
2+4
2
∴AC=5,
在Rt△MNC中,cos∠NCM=
=
,CM=
.
(2)由于四邊形PCDQ構成平行四邊形,
∴PC=QD,即4-t=t
解得t=2.
(3)①當MP=MC時(如圖)
則有:NP=NC
即PC=2NC∴4-t=2(1+t)
解得:t=
②當CM=CP時(如圖)
則有:
(1+t)=4-t
解得:t=
③當PM=PC時(如圖)
在Rt△MNP中,PM
2=MN
2+PN
2
而MN=
NC=
(1+t),PN=PC-NC=(4-t)-(1+t)=3-2t,
∴[
(1+t)]
2+(3-2t)
2=(4-t)
2,
解得:t
1=
,t
2=-1(舍去)
∴當t=
,t=
,t=
時,△PMC為等腰三角形.
分析:(1)依據(jù)題意易知四邊形ABNQ是矩形∴NC=BC-BN=BC-AQ=BC-AD+DQ,BC、AD已知,DQ就是t,即解;∵AB∥QN,∴△CMN∽△CAB,∴CM:CA=CN:CB,CB、CN已知,根據(jù)勾股定理可求CA=5,即可表示CM;
(2)四邊形PCDQ構成平行四邊形就是PC=DQ,列方程4-t=t即解;
(3)由于等腰三角形的兩腰不確定,因此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①當MP=MC時,那么PC=2NC,據(jù)此可求出t的值.
②當CM=CP時,可根據(jù)CM和CP的表達式以及題設的等量關系來求出t的值.
③當MP=PC時,在直角三角形MNP中,先用t表示出三邊的長,然后根據(jù)勾股定理即可得出t的值.
綜上所述可得出符合條件的t的值.
點評:本題考查平行四邊形性質及等腰三角形性質以及數(shù)學的動點問題和三角函數(shù)的運用.考查學生分類討論和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