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是正三角形,P是三角形內(nèi)一點,PA=3,PB=4,PC=5.
求:∠APB的度數(shù).(初二)
分析:先把△ABP旋轉(zhuǎn)60°得到△BCQ,連接PQ,根據(jù)旋轉(zhuǎn)性質(zhì)可知△BCQ≌△BAP,由于∠PBQ=60°,BP=BQ,易知△BPQ是等邊三角形,從而有PQ=PB=4,而PC=5,CQ=3,根據(jù)勾股定理逆定理易證△PQC是直角三角形,即∠PQC=90°,進而可求∠APB.
解答:解:把△ABP繞點B順時針旋轉(zhuǎn)60°得到△BCQ,連接PQ,
∵∠PBQ=60°,BP=BQ,
∴△BPQ是等邊三角形,
∴PQ=PB=4,
而PC=5,CQ=4,
在△PQC中,PQ2+QC2=PC2,
∴△PQC是直角三角形,
∴∠BQC=60°+90°=150°,
∴∠APB=150°.
點評:本題考查了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解題的關(guān)鍵是考慮把PA、PB、PC放在一個三角形中,而旋轉(zhuǎn)恰好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P是邊長為6的等邊△ABC的外接圓,以過點A的直徑所在直線為x精英家教網(wǎng)軸,以BC所在直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x軸與⊙P交于點D.
(1)求A,B,D三點坐標.
(2)求過A,B,D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3)⊙P的切線交x軸正半軸于點M,交y軸正半軸于點N,切點為點E,且∠NMO=30°,試判斷直線MN是否過拋物線的頂點?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第6章《二次函數(shù)》中考題集(48):6.4 二次函數(shù)的應(yīng)用(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P是邊長為6的等邊△ABC的外接圓,以過點A的直徑所在直線為x軸,以BC所在直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x軸與⊙P交于點D.
(1)求A,B,D三點坐標.
(2)求過A,B,D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3)⊙P的切線交x軸正半軸于點M,交y軸正半軸于點N,切點為點E,且∠NMO=30°,試判斷直線MN是否過拋物線的頂點?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第2章《二次函數(shù)》中考題集(49):2.8 二次函數(shù)的應(yīng)用(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P是邊長為6的等邊△ABC的外接圓,以過點A的直徑所在直線為x軸,以BC所在直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x軸與⊙P交于點D.
(1)求A,B,D三點坐標.
(2)求過A,B,D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3)⊙P的切線交x軸正半軸于點M,交y軸正半軸于點N,切點為點E,且∠NMO=30°,試判斷直線MN是否過拋物線的頂點?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第20章《二次函數(shù)和反比例函數(shù)》中考題集(44):20.5 二次函數(shù)的一些應(yīng)用(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P是邊長為6的等邊△ABC的外接圓,以過點A的直徑所在直線為x軸,以BC所在直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x軸與⊙P交于點D.
(1)求A,B,D三點坐標.
(2)求過A,B,D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3)⊙P的切線交x軸正半軸于點M,交y軸正半軸于點N,切點為點E,且∠NMO=30°,試判斷直線MN是否過拋物線的頂點?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6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10)(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6•巴中)已知:⊙P是邊長為6的等邊△ABC的外接圓,以過點A的直徑所在直線為x軸,以BC所在直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x軸與⊙P交于點D.
(1)求A,B,D三點坐標.
(2)求過A,B,D三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3)⊙P的切線交x軸正半軸于點M,交y軸正半軸于點N,切點為點E,且∠NMO=30°,試判斷直線MN是否過拋物線的頂點?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