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如圖所示,小明通過一平面鏡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圖中畫出了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但未標出光的傳播方向,在圖中用箭頭標出光的傳插方向,并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畫出平面鏡.

分析 人看到球,是球發(fā)出的或反射出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由此確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根據(jù)光的反射規(guī)律可以做出平面鏡的位置.

解答 解:球反射出的光線經(jīng)過平面鏡反射后進入人的眼睛,因此,從球反射出的光線是入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的光線是反射光線.
根據(jù)光的反射規(guī)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法線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夾角的角平分線,由此可以做出法線ON.
平面鏡與法線相互垂直,因此過入射點O做法線的垂線即可確定平面鏡的位置,如圖所示: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作用,可由光的反射定律求作平面鏡的位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安全、清潔、方便的太陽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廣泛利用.如圖所示,一太陽能熱水器內裝有質量為250kg,溫度為20℃的水,在陽光照射一段時間后,水溫升高到80℃.[c=4.2×103 J/(kg•℃)]
(1)水吸收的太陽能是多少?
(2)這些能量相當于完全燃燒多少千克干木柴放出的熱量?(q干木柴=1.2×107 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剛從游泳池出來,被風一吹感覺很冷,為什么?
蒸發(fā)是汽化吸熱 過程,加快液體表面空氣流速可以加快蒸發(fā).從游泳池出來,身上的水分開始蒸發(fā),風一吹加快了人體表面空氣流速 從而加快了蒸發(fā)所以人感到冷.
(2)寒冷的冬天,掛在室外的濕衣服會結冰,但結冰的衣服最后也會干,這是冰發(fā)生升華 現(xiàn)象的緣故.
(3)三個實驗小組探究“石蠟熔化規(guī)律”“海波熔化規(guī)律”“水的沸騰”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時間0123456
甲溫度/℃9797.59899999999
乙溫度/℃35404550556166
丙溫度/℃46474848484849
根據(jù)記錄你判斷:甲是水,乙是石蠟,丙是海波.
(4)在標準大氣壓下,把溫度計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時讀數(shù)是5℃,放入沸水中是95℃,再放入另一種液體中,讀數(shù)是23℃,則該液體的實際溫度是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如圖所示,四個相同玻璃瓶里裝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貼看瓶口吹氣,如果能分別吹出“1(Do)”、“2(Re)”、“3(Mi)”、“4(Fa)”四個音階,則與這四個音階相對應的瓶子的序號是丙、乙、甲、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響度大
B.“尖聲細嗓”指的是音調高
C.“起音太高唱不上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調高
D.“輕聲慢語”指的是音調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瑞瑞同學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電壓規(guī)律的實驗中,提出了猜想:串聯(lián)電路中各用電器兩端的電壓相等,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瑞瑞同學準備了兩種相同的燈泡L1和L2和其他實驗器材.     
進行實驗:
(1)按如圖所示的電路圖連接電路;
(2)閉合開關,用電壓表分別測出AB、BC、AC間的電壓并記錄在表格中.
AB兩點間的UAB/VBC兩點間的UBC/VAC兩點間的UAC/V
1.42.43.8
分析與論證:(1)在物理學中,串聯(lián)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是:串聯(lián)電路總電壓等于各用電器兩端的電壓之和.      
(2)分析下列的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與他的猜想相符(填“相符”或“不相符”). 
(3)這個實驗在設計方案上還存在的不足是:
①使用不同、相同規(guī)格的燈泡;
②沒有多次測量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驗電器的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6.如圖所示的電路中,有兩根導線尚未連接,請用筆線代替導線補上.補上后要求:①電壓表測小燈兩端電壓;②閉合電鍵S,向左端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小燈變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如圖所示,斜面長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的力把重1600N的木箱勻速推到車上,推力對木箱做的功是2000J,斜面的機械效率是80%,額外功是400J,斜面對物體摩擦力是8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