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由同一發(fā)光點發(fā)出的反射光線,根據(jù)平面鏡成像原理,確定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圖_____.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吉林省長春汽車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填空題

在圖書館、醫(yī)院等許多公共場所,都能看到請不要大聲喧嘩的標示牌.這里的大聲指的是聲音_____的大小,從控制噪聲的角度講,這是從________處減弱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河北省保定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測試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為了比較水和沙子吸熱本領的大小,小敏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zhì)量、初溫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對其加熱,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

(1)在此實驗中用________表示水和沙子吸熱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質(zhì)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溫度時,水吸收的熱量________(選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熱量;

(3)如果加熱相同的時間,質(zhì)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選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溫度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河北省保定市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測試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關于物體的內(nèi)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運動得越快,內(nèi)能越大

B. 物體舉得越高,內(nèi)能越大

C. 零攝氏度的物體沒有內(nèi)能

D. 物體溫度越高,內(nèi)能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簡答題

(題文)實驗探究:

1609年,荷蘭一家眼鏡店老板的兒子在玩鏡片時,小孩無意間一只手拿起一個近視片,另一只手拿起一個老花鏡,把它們放在一前一后的位置,眼睛對著鏡片向遠處看.他突然驚叫到:“教堂的塔尖變近了.”根據(jù)這個辦法,利佩爾席做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今天我們在這里也來模仿一下他們的做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沒有____?再想一想如果我們用兩個同焦距的凸透鏡來做實驗,又會如何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今天津的很多街口都安裝了360°高清晰攝像頭,由公安局實施24小時監(jiān)控,來保護人民的安全,攝像機的像距幾乎不變,但鏡頭的功能類似于人眼睛的晶狀體,焦距可以調(diào)節(jié),如圖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經(jīng)成清晰的像,此時鏡頭的焦點在F處,在監(jiān)控此人的過程中(該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如果該人遠離鏡頭,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c點

B. 如果該人遠離鏡頭,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a點

C. 如果該人靠近鏡頭,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c點

D. 如果該人靠近鏡頭,鏡頭的焦點可能變在b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單元檢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將一物體分別放在距離甲凸透鏡、乙透鏡處,兩透鏡所成的像的大小比較是

A. 甲透鏡成像大 B. 乙透鏡成像大

C. 兩透鏡成像一樣大 D. 無法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檢測 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

(1)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的是_______.

(2)小明將聲源放入鞋盒內(nèi),在其四周塞滿待測材料.他設想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 A.讓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離處,比較所聽見聲音的響度.

方案 B.讓人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直至聽不見聲音為止,比較此處距鞋盒 的距離.

你認為最佳的方案是_______,其好處是_______.

(3)通過實驗得到的現(xiàn)象如表格所示:

則待測材料隔聲性能由好到差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2019屆九年級全冊物理第17章 第2節(jié) 歐姆定律 同步練習題 題型:實驗題

圖為“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實驗電路,該電路中○處,應為________表(選填“電流”或“電壓”)。按圖連接電路時,電鍵應處于________狀態(tài),并應使電流從電表的________接線柱流出,且滑片P應置于變阻器的________端(選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