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實驗序號 | 所加小球個數(shù) | 水對容器底部壓強(帕) | 容器對桌面壓強(帕) | 實驗序號 | 所加小球個數(shù) | 水對容器底部壓強(帕) | 容器對桌面壓強(帕) | |
1 | 0 | 450 | 490 | 5 | 0 | 580 | 490 | |
2 | 1 | 470 | 522 | 6 | 1 | 615 | 522 | |
3 | 2 | 488 | 554 | 7 | 2 | 652 | 554 | |
4 | 3 | 503 | 586 | 8 | 3 | 692 | 58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為了研究物體浸入液體中測力計示數(shù)的情況,某小組同學分別利用體積相等的不同圓柱體甲、乙和水等進行實驗。如圖15所示,他們先將高為0.10米的圓柱體甲掛在測力計下,逐步改變其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讀出相應的測力計示數(shù)F,并將h和F記錄在表一中。他們再用高為0.08米的圓柱體乙重復實驗,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二中。為進一步研究F和h的關系,他們計算每一次實驗時F的變化量DF,并將結果分別記錄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一列中。
① 根據(jù)每次實驗的記錄,分析F和h的關系,可初步得出結論。
(a)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12) 等數(shù)據(jù)中F和h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圓柱體在浸入水的過程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F隨在水中的深度h的增大而減小。
(b)分析比較實驗序號6與7或12、13與14等數(shù)據(jù)中F和h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13) 。
② 小紅同學分析比較測力計示數(shù)的變化量DF與h的關系時,發(fā)現(xiàn)同樣要區(qū)分圓柱體是否浸沒兩種情況來描述結論。她思考后,認為若用圓柱體浸入水中的體積V浸來替換h,所得出的結論可避免上述問題,則分析DF與V浸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14) 。當小紅分析比較表一、二中DF相等時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發(fā)現(xiàn):不同的圓柱體浸在水中,當 (15) 時,測力計示數(shù)變化量DF的大小相等。
③ 小明同學在分析小紅的結論時,提出:“用浸入水中的體積V浸來替代h” 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浸入水中物體的體積V=Sh。那么不規(guī)則物體浸入水中,DF與V浸是否存在同樣的關系?隨后小明進行實驗解決該問題。他設計了表三用以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請你完成表三中空缺的欄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宇騎車時發(fā)現(xiàn),不踩踏腳板,車也能滑行一段距離,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嘗試后猜想:車滑行的距離可能與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關.為探究其中的奧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實驗,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變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⑴ 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離與速度的關系,小宇應先后三次將小球從斜面的 (同一/不同)高度處釋放,比較小球在 (同一/不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⑵ 為探究小球滑行距離與水平面粗糙程度的關系.小宇先后三次將小球從斜面上的同一高度處釋放,三次實驗結果如圖甲所示,由此得到結論: .小宇認為,通過進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結論: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將 .
⑶ 在上述(2)的三次實驗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為W2,則W1 W2(選填“﹥”、“﹤”或“﹦”).
⑷ 為了模擬研究汽車超速帶來的安全隱患,李斌同學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探究實驗:將A、B兩個小球先后從同一裝置,高分別為hA、hB的位置滾下(mA<mB,hA>hB),推動小木塊運動一段距離后靜止.同組的小紅認為他的實驗設計有問題,問題是: .更正后完成實驗,在如圖乙所示的甲、乙兩次實驗中,木塊移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別為f甲、f乙,則f甲 f乙(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