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三次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比較小車沿水平面運動的距離.
請你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后回答:
(1)為了得出科學結(jié)論,三次實驗中應(yīng)使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
相等
相等
(相等/不等),即小車應(yīng)從斜面上的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處釋放.
(2)三次實驗中,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
次,這說明小車受到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
粗糙程度
粗糙程度
有關(guān).
(3)進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摩擦力),則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
勻速直線
勻速直線
運動.
分析:(1)為了探究小車運動的距離與阻力的關(guān)系,需要控制小車在水平面的開始具有相同的速度,即小車必須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小車運動的距離長短與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關(guān),小車運動的距離短,表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如果物體不受力,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就不會發(fā)生變化;
解答:解:(1)為了比較小車運行的距離與阻力的關(guān)系,因此使小車在斜面的低端具有相同的(水平初)速度,即使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在這三次實驗中,第一次實驗小車在毛巾表面上運動的距離最短,這表明小車在毛巾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最大,毛巾表面要比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粗糙,所以這就說明小車受到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3)三次實驗中,小車在木板表面運動的距離最遠,這是因為木板表面比較光滑,小車所受摩擦力較小的緣故.由此我們可以推理得出: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摩擦力),則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1)相等;同一高度.(2)一;粗糙度;(3)勻速直線運動.
點評:考查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屬于探究實驗,要明確實驗中用到的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轉(zhuǎn)換法、科學推理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4、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木板,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三次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

(1)三次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車
到達水平面時的初始速度相同

(2)小車在木板表面上運動的距離最遠,速度減小的最
(選填“快”或“慢”),這是因為
受到的摩擦阻力最小

(3)進一步推理可知,運動的物體不受外力時,將
做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恒定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讓小車自斜面頂  端從靜止開始滑下,三次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比較小車沿水平面運動的距離.

請你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后回答:
(1)為了得出科學結(jié)論,三次實驗中為了使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相等,應(yīng)使小車從斜面上的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處釋放.
(2)三次實驗中,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
第一
第一
次,這說明小車受到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
粗糙程度
粗糙程度
有關(guān).
(3)如果將圖中木板表面平整地拼接在棉布表面后面(右端),則小車由棉布表面進入木板表面時速度將
變小
變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
(4)進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摩擦力),則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
勻速直線
勻速直線
運動.
(5)實驗應(yīng)用:小芳坐在行駛的列車上用餐時發(fā)現(xiàn),桌面上的一個茶葉蛋突然向后滾動,而茶杯卻紋絲不動.由此判斷,該列車正在加速行駛.請在圖中作出此時茶杯的受力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
(1)構(gòu)建密度的概念:
表格
實驗次數(shù) 物體 m/g V/cm3 m/V/(g/cm3
1 鋁塊1 54 20 2.7
2 鋁塊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0.5
4 松木2 10 20
0.5
0.5
 
結(jié)論 ①請將空格中的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
②比較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同種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是
相同
相同

③比較2、3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不同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不同
不同
的.
④由此實驗可初步認為
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
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
能反映物質(zhì)一種屬性,我們把
它叫做
密度
密度
.其定義是:
單位體積的
單位體積的
某種物質(zhì)的
質(zhì)量叫這種物質(zhì)的密度
質(zhì)量叫這種物質(zhì)的密度

可見,密度是物質(zhì)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體的質(zhì)量和體積
無關(guān)
無關(guān)
(填“無關(guān)”或“有關(guān)”)
(2)牛頓第一定律
器材 小車、長木板、毛巾、
棉布
棉布
、木板
裝置圖 將表面特點填寫完整
 
毛巾
毛巾
表面
棉布
棉布
表面
木板
木板
表面
步驟 在水平桌面上鋪上
粗糙程度
粗糙程度
不同的物體,讓小車從斜面的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自由滑下(這樣做的目的是:
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觀察并記錄小車在不同表面上運動的
距離
距離
表格
接觸面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小車運動的距離
毛巾
棉布
棉布
 
較大
較遠
較遠
 
木板
 
現(xiàn)象 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
越遠
越遠
結(jié)論 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的越

推理: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它將
永遠的運動下去
永遠的運動下去
.可見,力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
運動狀態(tài)
運動狀態(tài)
的原因.
方法 1.從同一高度自由滑下采用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

2.用過距離的長短了解阻力對運動的影響是采用
轉(zhuǎn)換法
轉(zhuǎn)換法

3.實驗中逐步接近不受力并進行理想化推理是采用
科學推理
科學推理
(3)探究動能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實驗器材 2個
質(zhì)量不同
質(zhì)量不同
的小球,斜面,木板
 
 
實驗過程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將兩個小球從斜面的
同一
同一
位置由靜止?jié)L下,觀察兩個小球推動木塊運動的距離.
實驗現(xiàn)象
質(zhì)量較大
質(zhì)量較大
的小球推動木塊前進的距離遠.
其他探究 若將實驗中的小球
從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靜止?jié)L下
從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靜止?jié)L下
,觀察
小球推動木塊運動的距離
小球推動木塊運動的距離
,即可進一步探究動能和
速度
速度
的關(guān)系.
方法 探究動能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通過
木塊運動的距離
木塊運動的距離
顯示小球動能的大小,用到了物理學中的
轉(zhuǎn)換法
轉(zhuǎn)換法
法.
能量 小球沿斜面滾下的過程中是
重力勢
重力勢
能轉(zhuǎn)化成
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
(1)以下是測量海水密度的實驗.根據(jù)儀器情況,將實驗數(shù)據(jù)填寫在下表中.
量筒中海水的體積V/cm3 燒杯和海水的質(zhì)量m1/g 剩余海水與燒杯的質(zhì)量m2/g 海水的
密度ρ/㎏?m-3
40
73.4
73.4
 
28.4
1.125×103
1.125×103
 
(2)探究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
器材 小車、長木板、毛巾、棉布、木板 裝置圖  
步驟 在水平桌面上鋪上
粗糙程度
粗糙程度
不同的物體,讓小車從斜面的
同一高度由靜止
同一高度由靜止
自由滑下,觀察并記錄小車在不同表面上運動的距離
結(jié)論 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它將
做勻速直線運動
做勻速直線運動
(3)探究動能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和速度的關(guān)系.
器材 三個質(zhì)量分別為0.1kg、0.2kg和0.4kg的小球,斜面、木塊、刻度尺 裝置圖
步驟 1.將質(zhì)量為0.2kg的小球分別從斜面的
不同
不同
高度滾下,測量
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
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
.得到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0.2m、0.3、0.5m.
2.將這三個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分別從斜面的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滑下,這次的到實驗數(shù)據(jù)依次為0.2m、0.4m、0.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回顧實驗和探究:
(1)小明想測量一杯食鹽水的密度.
實驗器材 鹽水、燒杯、天平、量筒
實驗步驟 ①在燒杯中盛鹽水,稱出杯和鹽水的總質(zhì)量m1②將杯中鹽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測出這些鹽水體積V ③稱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總質(zhì)量m2 ④將m、V值代入公式ρ=m/V中算出ρ⑤算出量筒中鹽水的質(zhì)量m
天平和量筒的測量情況
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
(2)以下是小雨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設(shè)計的實驗步驟,請你填寫完整
步驟 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讓小車從斜面的
同一高度由靜止
同一高度由靜止
自由滑下,觀察并記錄小車在不同表面上運動的距離.
結(jié)論 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
,小車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減小的越
推理 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力,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這里應(yīng)用了物理
學的
科學推理(理想實驗)
科學推理(理想實驗)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