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對雷電的研究和避雷針的發(fā)明

  富蘭克林對雷電的研究和避雷針的發(fā)明對電的研究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人們發(fā)現(xiàn)摩擦產(chǎn)生的電可以放電形成電火花.有人推測放電電火花與天空中的閃電可能具有相同的性質(zhì),富蘭克林對此作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他冒著生命危險,用風箏接收雷電,風箏線被雨淋濕后,纖維挺立起來.當他用手指節(jié)靠近時,打出了電火花,手感到了發(fā)麻.通過進一步的實驗他發(fā)現(xiàn)雷電與摩擦電確實具有相同的性質(zhì).(接收雷電的實驗非常危險,請同學們切勿模仿!)

  風箏實驗的直接結(jié)果是避雷針的出現(xiàn).富蘭克林建議將上端尖銳的防銹鐵桿裝在房屋高處直通地里,在鐵桿與建筑物之間用絕緣體隔開,并稱這種裝置為“避雷針”,試用良好.避雷針的廣泛應(yīng)用是早期電學研究中的一項重要成果,它避免了許多悲劇的發(fā)生.

  富蘭克林非常注重利用科學研究的成果為人類和社會發(fā)展服務(wù),他說:“我們在享受著他人的發(fā)明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益處,我們也必須樂于用自己的發(fā)明去為他人服務(wù).”

[想一想]

(1)從富蘭克林研究雷電的過程中,你受到哪些啟發(fā)?談?wù)勀愕恼J識.

(2)對于富蘭克林等科學家的獻身精神,談?wù)勀愕母惺埽?/p>

答案:(1)略 示例:科學的研究來源于不斷探索;敢于犧牲,為科學奉獻自我
(2)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設(shè)計九年級上物理滬科版 滬科版 題型:048

第二個普羅米修斯——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于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美國波士頓城的一個貧窮制蠟工人的家庭中.因為家貧只上了兩年學,從12歲起就在印刷書店里做工.為了獲取知識,他請在書店當學徒的朋友下午下班時將書帶來,夜里讀完,為此有時要通宵達旦,以便第二天一早歸還,免得被老板發(fā)現(xiàn).40歲后他開始了科學研究,在電學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風箏實驗”.

  在富蘭克林之前,人們對雷電一直沒有正確的認識.富蘭克林從一次電學實驗中受到啟發(fā),斷定雷電是一種放電現(xiàn)象.為了證實自己的設(shè)想,他決定把天空的雷電引下來.在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他和他的兒子一起做了著名的“風箏實驗”.他將一塊大的絲綢手帕扎到杉木條十字支架上,做成一個風箏,風箏上面固定一根向上伸出幾十厘米的細鐵絲,細鐵絲與放風箏的細麻繩相連,麻繩下端系絲綢帶,綢帶上掛了一把銅鑰匙.風箏穿入帶有雷電的云層中,閃電在風箏上閃爍,一道閃電掠過,富蘭克林覺得自己拉著麻繩的手有些麻木.他把手指靠近銅鑰匙時,突然,一道電火花向他手上擊去.“天電”被引下來了.富蘭克林高興極了,他忘記了電擊的痛苦,激動地對身邊的兒子高喊:“我受到電擊了!現(xiàn)在可以證明閃電就是電.”后來他又用萊頓瓶收集了“天電”去做實驗,證明“天電”和地電一樣能被金屬傳導,能熔化金屬,能點燃酒精.從此,人們認識了閃電的本質(zhì)就是大氣中的放電現(xiàn)象.(風箏實驗極為危險,決不要再去重做,俄國利赫曼教授就是在類似的實驗中犧牲的)

  富蘭克林最早提出了避雷針的設(shè)想,并且經(jīng)過多次試驗,制成了實用的避雷針.1760年富蘭克林在費城的大樓上豎起了一根避雷針,到1782年,僅費城就安裝了400多個,就連曾經(jīng)激烈反對過的教堂也安裝了避雷針.

  德國大哲學家康德贊揚他說:“富蘭克林是從天上取火種的第二個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造福人類的神.他將天上的火種帶到人間,還教給人類多種手藝)

[想一想]

閱讀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能從富蘭克林身上吸取哪些做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