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為物質(zhì)三種狀態(tài)下分子模型,圖 是氣體分子模型,初中物理課本中還有哪些物理模型,請再舉一例: 。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表一 甲液體 | ||||
實驗 序號 | 液體體積 (厘米3) |
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 (克) |
液體體積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體質(zhì)量的增加量 (克) |
1 | V1=10 | m1=30 | ∕ | ∕ |
2 | V2=15 | m2=35 | V2-V1=5 | m2-m1=5 |
3 | V3=30 | m3=50 | V3-V2=15 | m3-m2=15 |
表二 乙液體 | ||||
實驗序號 | 液體體積 (厘米3) |
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 (克) |
液體體積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體質(zhì)量的增加量 (克) |
4 | V4=10 | m4=28 | ∕ | ∕ |
5 | V5=15 | m5=32 | V5-V4=5 | m5-m4=4 |
6 | V6=30 | m6=44 | V6-V5=15 | m6-m5=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09-2010年上海市普陀區(qū)九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試卷物理卷 題型:實驗題
小明和小華去某古鎮(zhèn)旅游時發(fā)現(xiàn),小店在賣米酒和賣醬油時都用竹筒狀的容器來量取,但是大小各有不一,如圖15所示。
表一 甲液體 | ||||
實驗 序號 | 液體體積 (厘米3) | 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 (克) | 液體體積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體質(zhì)量的增加量 (克) |
1 | V1=10 | m1=30 | ∕ | ∕ |
2 | V2=15 | m2=35 | V2- V1=5 | m2- m1=5 |
3 | V3=30 | m3=50 | V3- V2=15 | m3- m2=15 |
表二 乙液體 | ||||
實驗序號 | 液體體積 (厘米3) | 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 (克) | 液體體積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體質(zhì)量的增加量 (克) |
4 | V4=10 | m4=28 | ∕ | ∕ |
5 | V5=15 | m5=32 | V5- V4=5 | m5- m4=4 |
6 | V6=30 | m6=44 | V6- V5=15 | m6- m5=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09-2010年上海市普陀區(qū)九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試卷物理卷 題型:實驗題
小明和小華去某古鎮(zhèn)旅游時發(fā)現(xiàn),小店在賣米酒和賣醬油時都用竹筒狀的容器來量取,但是大小各有不一,如圖15所示。
① 小明和小華根據(jù)上述事實提出猜想。猜想一:物體的質(zhì)量與物體的體積有關(guān);猜想二:物體的質(zhì)量和物質(zhì)的種類有關(guān)。你認(rèn)為他們提出“猜想二”的依據(jù)是 (14) 。
② 回來后,他們?yōu)檫M(jìn)一步驗證自己的猜想,選擇了天平、量筒、燒杯,以及甲和乙兩種不同的液體進(jìn)行實驗。小明用量筒量取不同體積的甲液體,分別倒入燒杯中,用已調(diào)節(jié)平衡的天平分別測出它們在不同體積時的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小華選用乙液體重復(fù)上述實驗,并將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分別記錄在表一、表二的第二和第三列中,他們還分別計算了表一、表二中的液體體積和質(zhì)量的變化量,記錄在表一和表二的第四和第五列中。
表一 甲液體 |
||||
實驗 序號 |
液體體積 (厘米3) |
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 (克) |
液體體積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體質(zhì)量的增加量 (克) |
1 |
V1=10 |
m1=30 |
∕ |
∕ |
2 |
V2=15 |
m2=35 |
V2- V1=5 |
m2- m1=5 |
3 |
V3=30 |
m3=50 |
V3- V2=15 |
m3- m2=15 |
表二 乙液體 |
||||
實驗序號 |
液體體積 (厘米3) |
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 (克) |
液體體積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體質(zhì)量的增加量 (克) |
4 |
V4=10 |
m4=28 |
∕ |
∕ |
5 |
V5=15 |
m5=32 |
V5- V4=5 |
m5- m4=4 |
6 |
V6=30 |
m6=44 |
V6- V5=15 |
m6- m5=12 |
③ 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或4、5與6)的第二和第三列,可得的初步結(jié)論是:
(15) 。
④ 請進(jìn)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中經(jīng)運算后得到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guān)條件,并歸納得出結(jié)論。
(a)分析比較 (16) ;
(b)分析比較 (17) 。
⑤ 本實驗所用的燒杯質(zhì)量是 (18)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表一 甲液體 | ||||
實驗 序號 | 液體體積 (厘米3) | 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 (克) | 液體體積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體質(zhì)量的增加量 (克) |
1 | V1=10 | m1=30 | ∕ | ∕ |
2 | V2=15 | m2=35 | V2-V1=5 | m2-m1=5 |
3 | V3=30 | m3=50 | V3-V2=15 | m3-m2=15 |
表二 乙液體 | ||||
實驗序號 | 液體體積 (厘米3) | 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 (克) | 液體體積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體質(zhì)量的增加量 (克) |
4 | V4=10 | m4=28 | ∕ | ∕ |
5 | V5=15 | m5=32 | V5-V4=5 | m5-m4=4 |
6 | V6=30 | m6=44 | V6-V5=15 | m6-m5=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0年上海市普陀區(qū)中考物理一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表一 甲液體 | ||||
實驗 序號 | 液體體積 (厘米3) | 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 (克) | 液體體積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體質(zhì)量的增加量 (克) |
1 | V1=10 | m1=30 | ∕ | ∕ |
2 | V2=15 | m2=35 | V2-V1=5 | m2-m1=5 |
3 | V3=30 | m3=50 | V3-V2=15 | m3-m2=15 |
表二 乙液體 | ||||
實驗序號 | 液體體積 (厘米3) | 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 (克) | 液體體積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體質(zhì)量的增加量 (克) |
4 | V4=10 | m4=28 | ∕ | ∕ |
5 | V5=15 | m5=32 | V5-V4=5 | m5-m4=4 |
6 | V6=30 | m6=44 | V6-V5=15 | m6-m5=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