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當物體離凸透鏡20厘米時,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移動物體,將物體放在凸透鏡前6厘米處,則在光屏上(  )
A.可得到一個放大的實像B.得不到像
C.可得到一個放大的虛像D.可得到一個縮小的實像

分析 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首先根據(jù)物距和焦距的關系解不等式,求出焦距.然后根據(jù)物距和焦距的關系判斷凸透鏡的成像情況.

解答 解:當物距為20cm時,在凸透鏡另一側光屏上能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2f>20cm>f,即20cm>f>10cm.
當物體移到離透鏡6cm處時,即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即在光屏上不成像,所以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都沒能看到燭焰所成的像;選項B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 掌握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能根據(jù)物距和焦距的關系求出焦距,根據(jù)物距和焦距的關系判斷成像情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如圖1所示電路,電源電壓U0不變,初始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動變阻器某處發(fā)生斷路,閉合開關后滑片P向左滑過一段距離后電流表才有讀數(shù).且電壓表讀數(shù)U與x、電流表讀數(shù)I與x的關系如圖所示,則

(1)根據(jù)圖象2可知:電源電壓U0為1.5V;
(2)電阻R為1Ω.
(3)此時滑動變阻器完好部分的電阻絲的阻值是9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 。
A.B.C.攝氏度D.米每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是“探究音調(diào)高低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讓一端伸出桌邊短一些,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然后讓它伸出桌邊長一些,再撥動桿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兩次鋼尺振動幅度相同.比較兩種情況下,第1次鋼尺振動得快,它的音調(diào)高(填“高”或“低”),這說明音調(diào)與頻率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所示電路中,R1=2Ω,R2=3Ω.當開關S1閉合,S2、S3斷開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6A;當開關S1、S2、S3都閉合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1.5A,且燈泡正常發(fā)光.設電源電壓不變,求:
(1)電源電壓;
(2)燈泡的額定功率;
(3)此電路以最大功率工作10min消耗的電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6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中要根據(jù)公式v=$\frac{s}{t}$進行速度計算.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
(3)從A到C的速度等于0.3m/s.
(4)由實驗看出,小車下滑過程速度越來越大,是在做變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為了形象的表示光的傳播情況,通常用一條標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光線.小明用激光筆射向注有牛奶的水中,可以觀察到光線是沿直線傳播的;如圖所示,如果在A點處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觀察到光線發(fā)生了彎曲.這是因為此時液體的疏密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控制噪聲污染是很多城市的重要舉措.有人建議廣場舞大媽們帶上耳機跳舞是從聲源 處減弱噪音;現(xiàn)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設置噪聲檢測設備,若某一時刻該裝置顯示的示數(shù)為68的數(shù)據(jù),這個數(shù)字的單位是分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實驗中:
(1)圖甲是某小組連接的部分實物連接圖.實驗選用新的2節(jié)干電池,請完成實物電路的連接.
(2)此小組在用5Ω電阻實驗時,設計一個實驗表格和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請把表格補全.
實驗次數(shù)123456
電壓U/V0.60.91.21.51.82.1
電流I/A0.120.180.240.300.360.42

(3)請在圖乙坐標系上畫出電流隨電壓變化的圖象.
(4)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或圖象,你初步能得出什么探究結論?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兩端電壓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