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圖所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F=50牛,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150N,若物體向左移動0.5m,則繩子自由端移動1.5m,拉力F做功75J.

分析 由圖知,作用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有3段,根據(jù)滑輪組的特點可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和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再利用W=Fs計算拉力所做的功.

解答 解:(1)讀圖可知,有三段繩子承擔阻力,
因為F=$\frac{1}{n}$f,
所以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f=3F=3×5N=15N;
(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s=3s=3×0.5m=1.5m.
(3)拉力F做的功:W=Fs=50N×1.5m=75J.
故答案為:150;1.5;75.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滑輪組的特點的應用,正確判定作用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shù),會用功的計算公式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甲所示漫畫描繪的是猴子和兔子分蘿卜的情景,究竟誰分得的蘿卜重,三位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猜想:甲認為:猴子勝利了;乙認為:兔子勝利了;丙認為:猴子和兔子平均分配.到底誰的猜想正確呢?請結(jié)合圖乙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小宇同學利用身邊的器材做了以下兩個小實驗:
(1)如圖甲所示,小宇將飲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貼靠在A 管的上端.往B管中吹氣,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這是由于A管口處的氣體流速加快,壓強變小.杯中水面上方的大氣壓大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管口處壓強.
(2)小宇在裝滿水的礦泉瓶側(cè)壁扎兩個小孔,水從側(cè)壁的孔中噴出,如圖乙所示.這說明液體對容器側(cè)壁有壓強.小宇將礦泉水瓶擰上瓶蓋,水就立即停止向外噴,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2013年6月11日,由長征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遙十)“神箭”成功發(fā)射.在軌飛行15天,并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下圖是火箭發(fā)射升空時的情景,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火箭上升過程中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增大
B.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火箭升空時受到慣性的作用
D.火箭升空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南海黃巖島事件后,中國制造航母的呼聲越來越高,如圖是中國航母的設想圖.一艘航母的艦載機飛離航母后,則航母將上浮一些(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所受浮力變小(變大、變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小明同學測某物體長度時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1mm,該物體的長度2.5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西片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實驗中,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在杠桿上直接測量____________.

(2)實驗過程中,將鉤碼懸掛于圖中A點,保持阻力、阻力臂不變,在支點O右側(cè)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動力),使杠桿水平平衡,測出每一組動力臂L1和對應的動力F1,并記錄在表中.請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當L1為0.5m時,F(xiàn)1為_____N.

(3)實驗中小明發(fā)現(xiàn),保持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當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方向偏離豎直方向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會變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比熱容不變B.密度不變,質(zhì)量不變
C.質(zhì)量不變,內(nèi)能變大D.溫度不變,內(nèi)能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西片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汽車剎車的過程,伴隨著能量從機械能轉(zhuǎn)化為______。內(nèi)能散失到空氣中,此過程能量的總和______(選填“增大”、“不變”或“縮小”);散失到空氣中的內(nèi)能無法自動轉(zhuǎn)化為機械能再用來驅(qū)動騎車,這是因為能量的轉(zhuǎn)移和轉(zhuǎn)化具有______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