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采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調節(jié)平衡時,都應該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據(jù)圖示杠桿所處的位置,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整(填“右”或“左”).
(2)掛上鉤碼,正確調節(jié)使杠桿再次平衡.此時掛在杠桿上的鉤碼施加的動力、阻力方向恰好與杠桿垂直,掛鉤碼位置所對應的刻度值就等于力臂.
(3)某小組同學在杠桿左右兩側分別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同時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平衡,你認為他們的做法是錯誤.
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3663
2552
4224
3692
3426
4428
(4)實驗的結果如表所示.
甲同學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認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乙同學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認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動力臀=阻力×阻力臂
兩個同學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誤的.那么你認為他們中正確的應該是乙同學.原因是甲同學的結論部分僅從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到,不是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都滿足他總結的結論.
(5)下列正在使用中的杠桿:用鑷子取砝碼、用扳手擰螺母、用釘捶拔釘子,屬于費力的杠桿是用鑷子取砝碼.

分析 (1)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
(2)根據(jù)杠桿的特點,結合力臂的概念分析解答,知道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3)“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時,步驟:
a.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把杠桿調節(jié)平衡;
b.把鉤碼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
c.記下兩邊的鉤碼的重,用尺量出它們的力臂,記下實驗數(shù)據(jù);
d.每次實驗前,把杠桿調節(jié)平衡,改變力和力臂數(shù)值,做三次實驗;
e.求出各次實驗的動力乘以動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數(shù)值.
(4)實驗結論必須要具有合理性、科學性,要符合物理規(guī)律;同時要多做幾次實驗,合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5)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要判斷杠桿的類型,可依據(jù)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大小關系:若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則是省力杠桿;若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則是費力杠桿;若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則為等臂杠桿

解答 解:(1)由圖可知,杠桿左端掛上鉤碼恰好平衡,說明杠桿左端上翹,右端下傾,應將平衡螺母向左邊移動一些,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掛上鉤碼,正確調節(jié)使杠桿再次平衡.此時掛在杠桿上的鉤碼施加的動力、阻力方向恰好與杠桿垂直,掛鉤碼位置所對應的刻度值就等于力臂.
(3)在做“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時,在杠桿O點位置兩邊分別掛上數(shù)目不等的鉤碼,通過移動懸掛鉤碼的滑片的位置,并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重新保持水平,是錯誤的,掛上鉤碼后,不能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平衡.
(4)甲組只通過三組特殊的數(shù)據(jù),即動力和動力臂與阻力和阻力臂都是9、7、6就得出結論,過于片面;實驗應該至少在三次以上,且數(shù)據(jù)不要是幾個特殊的數(shù)字,這樣才能分析確定出實驗現(xiàn)象中的普遍規(guī)律.
而且甲組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類似的不同的物理量之間相加,是沒有意義的.
乙同學分析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后認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動力臀=阻力×阻力臂,是正確的,科學的.
(5)正在使用的用扳手擰螺母、用釘捶拔釘子,能用較小的動力克服很大的阻力,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因而它們屬于省力杠桿;
而在使用用鑷子取砝碼時,杠桿受到的阻力較小,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因而是費力杠桿.
故答案為:(1)水平;左;(2)垂直;力臂;(3)錯誤;(4)乙;甲;(5)用鑷子取砝碼.

點評 初中物理實驗進行多次測量有些是為了求平均值,使測得的數(shù)據(jù)更準確,有些是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就是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同時注意測得的數(shù)據(jù)應具有普遍性,不同的物理量之間不能相加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關于家庭電路和為了安全用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冰箱和電視機可以是串聯(lián)的
B.電燈的開關必須接在零線與電燈之間
C.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應該接地
D.電熱毯電阻絲斷了,可將斷頭接上繼續(xù)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一個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為2Ω,額定功率為10W,則最接近小電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流的整數(shù)為(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將質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并測出煤油和水的初溫,然后用兩個相同酒精燈加熱,每隔2min記錄一次溫度.實驗記錄如表所示:
加熱時間/min02468
煤油/℃2025293438
水/℃2022242628
(1)該實驗裝置有一處錯誤,請指出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了容器底.
(2)實驗中選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可以認為相同時間內水和煤油吸收的熱量相同.
(3)記錄表可知,對于質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吸收相等熱量,升溫較快的是煤油;
若使兩者升高相同的溫度,則水吸收的熱量較多,由此得出:a.水和煤油吸熱能力強的是水;b.物質的吸熱能力與物質的種類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如圖所示,物體A重10牛,物體B重20牛,滑輪自重5牛,則圖中繩子對物體B的拉力為10牛,物體B對地面的壓力為10牛,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25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實驗表明:密度大于液體的固體球,在液體中開始時是豎直加速下沉,但隨著下沉速度變大,其所受的阻力也變大,到一定深度后開始勻速下沉.下表是某興趣小組在探究“固體球在水中豎直勻速下沉時的速度與哪些量有關”實驗時得到的數(shù)據(jù)記錄(水的密度ρ=1.0×103kg/m3,球的體積計算公式為V=$\frac{4}{3}$πr3
次序固體球的半徑
r/(×10-3m)
固體球的密度
ρ/(×103kg•m-3
固體球勻速下沉的速度v/(m•s-1
10.52.00.55
21.02.02.20
31.52.04.95
40.53.01.10
51.03.04.40
60.54.01.65
71.04.06.60
(1)第1、2、3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因為阻力的原因,固體球在水中豎直勻速下沉時受到重力與浮力并不相等,重力與浮力之比為2:1;
(2)結合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若固體球的半徑為2.0×10-3m,密度為3.0×103kg/m3,則其在水中勻速下沉的速度是17.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小明幫爺爺澆菜園.他從井中提水時發(fā)現(xiàn)盛滿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于是他找來一個金屬圓柱體、彈簧測力計和燒杯等器材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探究.

(1)分析上圖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變化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2)實驗結束后,小明繪制了彈簧測力計對金屬圓柱體的拉力和金屬圓柱體所受浮力隨浸入液體深度變化的曲線,如圖2所示.分析圖象可知:
①曲線b(選填“a”或“b”)描述的是彈簧秤示數(shù)的變化情況.
②丁圖中金屬圓柱體所受浮力為2.0N;該金屬圓柱體的質量為540克,金屬圓柱體的密度為2.7×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一質量均勻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長方形木板,以中線MN為界,對比觀察左右兩部分,發(fā)現(xiàn)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樣,哪一側更粗糙?同學們進行了研究.

(1)①小華將滑塊放木板上,通過細線和固定的測力計相連,如圖甲.水平向右拉動木板,待示數(shù)穩(wěn)定時,記下滑塊經(jīng)過左、右兩部分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F和F,若F>F,則木板的左(左/右)側更粗糙,實驗時不需要(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木板.
②小華左右手戴上同樣的手套,木板水平對稱地放在左右手上,現(xiàn)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兩手距離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運動,則木板左(左/右)側更粗糙.
(2)小明用圖乙實驗裝置,進行如下操作:
A.將輕彈簧的一端分別固定在板上MN左右兩側的P、Q點,另一端分別與同一滑塊接觸.
B.移動滑塊使彈簧壓縮相同的長度,由靜止釋放滑塊,使滑塊越過MN但不滑離木板.
C.分別測出滑塊越過MN后滑行的距離x1和x2
小明想根據(jù)x1和x2的大小關系判斷木板的粗糙程度,小華提出疑義.
①為能根據(jù)x1和x2的大小關系作出正確判斷,請指出小明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不能確定滑塊經(jīng)過中線MN時的速度相同.
②簡述改進方法:將彈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線MN上,另一端分別與同一滑塊接觸,移動滑塊使彈簧壓縮相同的長度,由靜止釋放滑塊,使滑塊不滑離木板,分別測出滑塊滑行的距離x1和x2
(3)小紅使滑塊分別從左右兩側滑上木板,測出滑塊運動的速度,作出滑塊從兩端分別運動至MN過程中的速度v和時間t的關系圖線如圖丙,則圖線b(選填“a”或“b”)所對應的接觸面更粗糙,判斷的依據(jù)是b圖線物塊的速度變化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時,為了不使秧苗受凍,總是在夜晚的時候多灌水,其原因是傍晚多灌水,當夜晚溫度降低時,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水放出相同熱量時,水降低的溫度比較少,不至于使秧苗受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