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測量一個阻值約為600Ω的電阻Rx,提供的器材有:干電池兩節(jié)、學生用電壓表(量程為0﹣3V、0﹣15V)、學生用電流表(量程為0﹣0.6A、0﹣3A)、滑動變阻器(10Ω 2A)和電阻箱R0(0﹣9999Ω 5A)各一個,開關、導線若干.下列四個設計方案中,能測出Rx阻值的最合理的方案是( )
A. B. C. D.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小明做“研究液體的壓強”實驗時得到的幾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
(1)比較序號為________的三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2)比較序號3、4、5的三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序號為________的兩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在同一深度處,不同液體的壓強與密度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四川省簡陽市石板學區(qū)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騎自行車是一項很好的鍛煉活動,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自行車及騎自行車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騎自行車水平勻速行駛時人對車的壓力和車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自行車的輪胎上刻有較深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C.停止蹬車,車還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車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D.將坐墊做的較寬,是為了減小人對坐墊的壓力,從而減小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江陰市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用彈簧測力計懸掛一個圓柱形物體A,將其放置于空燒杯中,然后逐漸向燒杯中倒水,整個過程中保持物體A的位置不動,如圖甲所示。依次測出燒杯中水的深度h和對應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圖像。則由圖像可知當燒杯內(nèi)水深為15cm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____N;物體A的密度為_________kg/m3。(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江陰市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如圖所示的四種情境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 )
A. 提著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進
B. 扛著米袋慢慢爬上樓梯
C. 用力推汽車,汽車沒動
D. 舉著杠鈴原地不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九年級第一次調(diào)研測試(一模)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圖甲中標有“2.7 V”字樣小燈泡的電流電壓關系如圖乙所示。定值電阻R1=10Ω。R2由三段材料不同、橫截面積相同的均勻直導體EF、FG、GH連接而成(總長度為35cm),其中一段是銅導體,其電阻可忽略不計,另兩段導體的阻值與自身長度成正比,P是與R2接觸良好并能移動的滑動觸頭。
(1)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電阻多大?
(2)若只閉合S、S1時,電流表示數(shù)I與P向左移動距離x之間的關系如圖丙所示。①當x=20cm時,電路消耗的電功率多大?②導體GH間電阻多大?
(3)若只閉合S與S2,為確保燈絲不被燒壞,滑片P向左移動距離x的變化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九年級第一次調(diào)研測試(一模)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電磁波家族有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在真空中傳播時,它們的______相同(選填“頻率”、“波長”或“波速”);紅、綠、_____三種色光稱為光的三原色;天氣晴好時樹蔭下會出現(xiàn)圓形光斑,這是太陽經(jīng)小孔成的實像,是由于光______產(chǎn)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靖江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國慶假期,小華同學的全家去旅游,在高速路上看到如圖所示標志牌。以下分析中,合理的是( )
A.小轎車質(zhì)量小,對路面壓強小,可以快些開
B.大客車質(zhì)量大,應慢慢開,以減小對地面壓力
C.大卡車和大客車載重后體積較大,易干擾其他車輛行駛,所以應慢行
D.速度相同時,小轎車質(zhì)量小,具有的動能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