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車運行速度可達380km/h.為避免候車乘客被“吸”向列車的事故發(fā)生,站臺上設有安全線,如圖所示,這是因為列車進站時車體附近( )

A. 氣體流速大,壓強小 B. 氣體流速大,壓強大

C. 氣體流速小,壓強小 D. 氣體流速小,壓強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猜想2: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3: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

(1)實驗中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 N.

(2)分析實驗B、C可知猜想1是正確的是,可以得到在同種液體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 .比較實驗 可知,浮力大小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3)圖中F3= N,液體的密度ρ液= kg/m3.(ρ水=1.0×103kg/m3).

(4)實驗所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南通通州區(qū)2017屆九年級中考二模物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明設計了一個開有正方形大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去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則太陽光下小明不可能觀察到的光斑形狀是

A. 三角形

B. 長方形

C. 正方形

D. 圓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圓柱形容器中盛有適量的水,現(xiàn)把不吸水的長方體物塊A放入容器中,已知A的密度為0.6×103kg/m3,高為15cm,底面積是容器底面積的三分之一,則物塊A靜止時浸入水中的深度為____cm,水對容器底部產生的壓強增加_____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將邊長10cm的正方體木塊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木塊靜止時,上表面距離水面4cm,則( 。

A. 木塊受到的浮力為4N

B. 使木塊完全浸沒需要4N向下的力

C. 木塊的密度是0.4g/cm3

D. 木塊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壓強為103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以下情境中沒有受到浮力的物體是( 。

A. 深海中的礁石 B. 空中的熱氣球 C. 地球同步衛(wèi)星 D. 池塘中的睡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實驗題

為了探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小明找來了三個質量不同的鐵塊甲、鐵塊乙、鐵塊丙.同學們猜想: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1)在實驗過程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根據(jù)__________是一個定值判斷: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3)若要探究重力大小是否與組成物體的物質成份有關,應選取__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__不同的幾個物體,分別測出它們的重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江蘇省2016-2017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如右圖所示表示A、B、C三種物質的體積跟質量的關系,由圖可知:

A. ρA>ρB>ρC , 且ρA>ρ水

B. ρA>ρB>ρC , 且ρA<ρ水

C. ρC>ρB>ρA , 且ρA>ρ水

D. ρC>ρB>ρA , 且ρA<ρ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qū)2017屆5月中考備考物理試卷(二) 題型:實驗題

有一種PTC半導體元件,發(fā)熱效率很高,且具有自動保溫功能,其電阻RT隨溫度t的變化曲線如圖甲所示。某新型智能電蒸鍋的發(fā)熱體就是采用這種材料制成的,圖乙是它的簡化工作電路圖,電源電壓為220V,R0是調控電阻(阻值可調但不受溫度的影響),RT是PTC電阻。則:

(1)當RT的溫度從40℃升高到120℃時,RT的電阻變化是:__(選填“先減小后增大”或“先增大后減小”)。

(2)當溫度達到100℃時, RT的阻值是___Ω,此時電蒸鍋的總功率為880W,則調控電阻R0的阻值是___Ω。

(3)當R0的阻值調節(jié)為10Ω,RT的溫度達到120℃時,電蒸鍋的總功率是___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