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秸稈野外焚燒,既不安全又不環(huán)保,且浪費能源,若回收再利用,即可產(chǎn)生沼氣,又可產(chǎn)生肥料.100kg秸稈可產(chǎn)生沼氣1m3,若完全燃燒這部分沼氣可產(chǎn)生熱量2.1×107J,不計熱量損失,用這些熱量燒水,可以使質(zhì)量100kg,初溫60℃的水溫度升高到100℃.(沼氣熱值:2.1×107J/m3,水的比熱容:4.2×103J/(kg•℃),氣壓為1標準大氣壓).沼氣是可再生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分析 (1)知道沼氣熱值,可求完全燃燒1m3沼氣產(chǎn)生的熱量;
(2)不計熱量損失,Q=Q,再利用Q=cm△t求水溫度升高值,1標準大氣壓水的沸點為100℃,據(jù)此確定水的末溫;
(3)能源源不斷從自然界獲得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從自然界源源不斷獲得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
(1)由題知,沼氣熱值為2.1×107J/m3,是指完全燃燒1m3沼氣產(chǎn)生的熱量為2.1×107J;
(2)不計熱量損失,Q=Q=2.1×107J,
由Q=cm△t可得,升高的溫度:
△t=$\frac{{Q}_{吸}}{cm}$=$\frac{2.1×1{0}^{7}J}{4.2×1{0}^{3}J/(kg•℃)×100kg}$=50℃,
1標準大氣壓水的沸點為100℃,60℃+50℃>100℃,
所以水的末溫為100℃;
(3)沼氣是一些有機物質(zhì)(如秸稈、雜草、樹葉、人畜糞便等廢棄物)在一定的溫度、濕度、酸度條件下,隔絕空氣(如用沼氣池),經(jīng)微生物作用(發(fā)酵)而產(chǎn)生的可燃性氣體.可以源源不斷地從自然界獲取,沼氣是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為:2.1×107;100;可再生.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xué)生熱值意義的理解、吸熱公式Q=cm△t的應(yīng)用和燃料的分類,注意1標準大氣壓水的沸點為100℃,易錯點.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B.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滑動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到滑動摩擦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1)如圖1所示,物體A的長度是3.10cm.
(2)如圖2所示,電能表的讀數(shù)1287.3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福州地鐵1號線從晉安區(qū)象峰站起,至福州新行政中心東部新城,沿路設(shè)24站,全長共29.2km,如果地鐵開通后列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80km/h,以該速度行駛.則:
(1)列車行駛?cè)绦枰臅r間是多少?
(2)當(dāng)列車以該平均速度通過某相鄰兩站所用的時間是39.1s,求這兩站之間的距離為多少?(保留兩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小明把光屏放在距離凸透鏡30cm處時,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B.
A.15cm        B.10cm        C.20cm        D.30cm
理由:當(dāng)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體振動,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C.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D.超聲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所示,一根粗細均勻的鐵棒AB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用力F將鐵棒從水平地面緩慢拉至豎直立起.在這個過程中,力F作用在B端且始終與鐵棒垂直,則阻力臂變小,作用力F將變。ň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如圖所示,定滑輪重4N,動滑輪重2N.物體A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內(nèi)將重為8N的物體A沿豎直方向勻速提高了0.2m.如果不計繩重和摩擦,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為0.4m/s,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拉力F的功率為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雨滴由高空下落時先做加速運動,而后阻力與重力相等做勻速運動.若雨滴質(zhì)量是0.05g,加速下落10m,重力做的功是4.9×10-3J.雨滴在勻速下落階段,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