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用動滑輪提升重物,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以省功B.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C.可以改變用力的大小D.提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低

分析 (1)動滑輪的本質(zhì)是省力杠桿,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費距離;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2)不計繩重和摩擦?xí)r,使用動滑輪產(chǎn)生的額外功取決于動滑輪的重力,據(jù)此分析.

解答 解:
A、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故A錯誤;
BC、動滑輪實質(zhì)是一個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使用動滑輪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故B錯誤,C正確;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frac{{W}_{有}}{{W}_{總}}$=$\frac{Gh}{Gh+{G}_{動}h}$=$\frac{G}{G+{G}_{動}}$,在動滑輪的重力不變,也就是說額外功不變時,增加物體的重力,就可增加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值,可增大機械效率,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動滑輪省力情況的分析,涉及到的簡單機械的內(nèi)容比較多,平日注意相關(guān)知識的積累,要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去分析問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了解常見電學(xué)數(shù)值對處理一些問題是有益處的.如家庭照明電路的電壓是220V,手機通話時的電流約為300mA=0.3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在學(xué)校照明電路中,教室的電燈開的越多,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A.總電流變大;  B.總電流變小;  C.總電阻變大; D.總電壓變。
選擇理由:照明電路的電壓不變,且教室內(nèi)的電燈是并聯(lián)的,電燈開的越多,電路中的總電流越大,由R=$\frac{U}{I}$可知,電路中的總電阻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人坐在游船上,從水面上可以看到天空中的白云,也可以看到水中游動的魚,前者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后者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小王發(fā)現(xiàn)水中的白云要比天空的白云暗淡一點,原因是有部分光線折射進入水中,有部分光被水面反射,所以我們生活中梳妝打扮時選用平面鏡更好(選填“平面鏡”/“玻璃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同學(xu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把燈L1和L2并聯(lián)在電路中,要求用電流表測燈L1的電流,用電壓表測燈L2兩端的電壓.

(1)連接實物圖.(2)如果燈L2兩端電壓是6V,在圖乙表盤中畫出接線柱及指針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水壺里放入質(zhì)量為2kg、溫度為20℃的水,大火加熱直至沸騰,用掉天然氣1.68×10-2m3.(天然氣熱值為8×107J/m3.氣壓為1標準大氣壓;c=4.2×103J/(kg•℃))
(1)燒開這壺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熱量?
(2)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多少?
(3)燃氣灶的效率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顯微鏡和望遠鏡都是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的.作用相同的是目鏡,(選填:目鏡、物鏡)都是成放大、正立的虛像.視角越大看到的物體就越大的原理被應(yīng)用到了望遠鏡中(選填:顯微鏡、望遠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冰的密度為0.9×103 kg/m3,表示的物理意義是體積是1m3的冰,質(zhì)量為0.9×103kg,1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質(zhì)量將不變,體積將變小,之后將水倒掉一半其剩余水的密度將不變(后三空均選填“變大”、“變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在探究水的沸騰、海波和石蠟的熔化規(guī)律時,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加熱時間/min0123456789101112
石蠟的溫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
海波的溫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
水的溫度/℃92939495969798999999999999
(1)在上述三個探究實驗中,都需要的測量儀器是秒表和溫度計;
(2)根據(jù)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海波的溫度達到46℃時,其狀態(tài)是固態(tài);(選填“固態(tài)”或“液態(tài)”)
(3)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此實驗中水的沸點不是100℃,這說明在進行水的沸騰實驗過程中,大氣壓強低于1標準大氣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