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是:在用力一定時,通過______________受力面積來__________壓強,從而容易將柴劈開[選填“增大”或“減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上冊15.1兩種電荷課堂階梯達標題 題型:單選題

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如圖所示),發(fā)現(xiàn)驗電器的兩個金屬箔片張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毛皮和橡膠棒摩擦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電子

B. 毛皮和橡膠棒摩擦的過程中橡膠棒得到電子

C. 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是因為帶了異種電荷

D. 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電子向橡膠棒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綜合測試試卷 題型:單選題

關于顯微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鏡和目鏡都是凹透鏡,反光鏡是平面鏡,我們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實像

B. 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反光鏡是凹面鏡,我們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虛像

C. 物鏡是凸透鏡,目鏡是凹透鏡,反光鏡是凹面鏡,我們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實像

D. 物鏡是凹透鏡,目鏡是凸透鏡,反光鏡是凹面鏡,我們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度八年級下期示范學校教師教學改革成果質量監(jiān)測試卷物理試卷 題型:計算題

將一柱形木塊用一輕細線栓在容器底部,容器中開始沒有水,往容器中緩慢加水至甲圖所示位置。在這一過程中,木塊受到的浮力F隨容器中水的深度h的變化如乙圖所示。已知水深為3cm時,木塊對容器底部恰好沒有壓力;水深為1Ocm時,木塊恰好完全浸沒在水中。水的密度ρ水=l.0×103kg/m3,g取10N/kg。求:

[1]圓柱形木塊的體積和密度___________;

[2]細線剛被拉直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___________;

[3]整個過程水的浮力對木塊所做的功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度八年級下期示范學校教師教學改革成果質量監(jiān)測試卷物理試卷 題型:填空題

—輕質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20N,將此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在墻上,另一端用16N的拉力拉它,測力計示數(shù)進______N;若讓兩人間時用8N的力拉此彈簧測力計的兩端,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__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度八年級下期示范學校教師教學改革成果質量監(jiān)測試卷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兩個圓柱形容器中分別盛存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液體的密度分別為ρ甲、ρ乙;現(xiàn)將兩個完全相同的木塊輕輕放入甲、乙兩個容器的液體中,木塊靜止時,各自在液體中的位置如圖所示,木塊所受液體浮力分別為F甲、F乙。則:[ ]。

A. ρ甲>ρ乙,F(xiàn)甲<F乙;

B. ρ甲>ρ乙,F(xiàn)甲=F乙;

C. ρ甲<ρ乙,F(xiàn)甲<F乙;

D. ρ甲<ρ乙,F(xiàn)甲=F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度八年級下期示范學校教師教學改革成果質量監(jiān)測試卷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一個小球重為0.5N,體積為60cm3,將它輕輕浸入水中,撤去外力,待小球靜止時,小球將:[ ]。

A. 懸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0.5N;

B. 懸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0.6N;

C. 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為0.5N;

D. 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為0.6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粵滬版八年級物理上冊1.4嘗試科學探究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豆?jié){和油條是我國北方居民的傳統(tǒng)套餐。眾所周知,熱豆?jié){在夏天冷卻得較慢,而冬天冷卻得較快。提出一個有科學探究意義并且易于操作的問題

A. 液體冷卻的快慢跟季節(jié)、室溫及其質量有什么關系?

B. 液體冷卻的快慢跟它和環(huán)境間的溫度差有什么關系?

C. 液體冷卻的時間跟它和環(huán)境間的溫度差有什么關系?

D. 液體冷卻的速度跟季節(jié)有什么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粵滬版八年級物理上冊2.1我們怎樣聽見聲音同步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 人說話是靠舌頭振動發(fā)聲的

C. 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人耳就能聽到聲音

D. 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