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你經(jīng)常使用的1元硬幣,下列數(shù)據(jù)與單位的組合能表示1元硬幣的大約面積的是(

A. 2.5m B. 2.5m C. 4.5m D. 4.5cm

【答案】D

【解析】

AD. 一元硬幣的面積大約是4.5cm2,A錯誤,D正確;BC、cm3是體積的單位,故BC不正確;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應用”的活動中,選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鏡.
(1)將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cm.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并調(diào)整蠟燭火焰、凸透鏡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上,為實驗探究做好準備.
(3)如圖乙所示,將點燃的蠟燭移到標尺10cm處,再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為止.生活中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來工作的.
(4)在圖乙所示情況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在凸透鏡左側(cè)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shù)?/span>(凸透鏡/凹透鏡),這與(近視/遠視)的矯正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彈鋼琴時手指按壓不同的琴鍵是為了改變聲音的;利用波(選填“超聲”或“次聲”)清洗眼鏡說明聲波能夠傳遞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是林紅同學的實驗電路圖,閉合開關S、S1后,小燈泡的實際功率為1W,小燈泡L和電阻R的I-U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通過R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B. 電源電壓為2V

C. 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5A D. 電路的總功率為1.4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借來天平、量簡、燒杯,準備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同學們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觀察到指針的偏轉(zhuǎn)情況如圖甲所示,此時卻意外發(fā)現(xiàn)平衡螺母缺失.

(1)林紅同學取來彈簧測力計、1塊小石頭和細線進行了如圖乙所示的操作:

a.將小石頭浸沒在待測液體中,記下量筒對應的刻度V1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

b.讀出量筒中待測液體的體積V2

c.將小石頭用細線懸吊在彈簧測力計下,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F2

①為了較準確地測量液體的密度,圖中合理的操作順序應為______(填對應的字母代號)

②小石頭浸沒在待測液體中時,排開液體的重力G=____,待測液體的密度為ρ=____(均用已知物理量或題中已給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2)林勇同學認為不需要增加其它實驗器材,仍可測出液體的密度,設計的步驟如下:

a.首先將空燒杯放在天平的左盤,在右盤添加砝碼并移動游碼,使天平橫梁平衡.

b.讀出右盤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加上游碼對應的刻度值為m0;

c.在左盤燒杯中加入待測液體,往右盤中繼續(xù)添加砝碼并移動游碼,直至天平重新平衡,讀出砝碼總質(zhì)量加上游碼對應的刻度值為m1;

d.利用量筒測出對應液體的體積V.

①則待測液體的質(zhì)量:m=______

②待測液體的密度:ρ=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小陽在使用同一支壓強計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過程中的一個情景.請你仔細觀察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次測得的壓強分別是P和P , PP(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你的依據(jù)是
(2)如果A、B兩燒杯中的液體都是水,根據(jù)實驗,可以得到的初步結(jié)論是:水的內(nèi)部壓強與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正常運動的物體速度約為5m/s,該物體可能是

A. 蝸牛 B. 步行的人 C. 自行車 D. 汽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母親節(jié),小秦為媽媽煮了一鍋熱氣騰騰的面條,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面條入鍋后溫度升高,內(nèi)能增加

B、煮面條時,主要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了面條的內(nèi)能

C、聞到了面條的香味,表明擴散只在氣體中發(fā)生

D、面條沒有粘在一起,表明分子間有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估測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是(
A.冰箱冷凍室的最低溫度約為5℃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5m/s
C.初中一節(jié)課的時間大約為0.45h
D.一張課桌的高度約為7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