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新春正月泉城藍,小田到泉城廣場附近觀看傳統(tǒng)表演-踩高蹺,如圖所示,一根“高蹺”的長度約1.4m,質(zhì)量為1.5kg,著地面積為12cm2.演員的質(zhì)量約為60kg,取g=10N/kg,通過計算回答:
(1)演員踩高蹺表演時對水平面的壓力是多少?
(2)演員“金雞獨立”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分析 (1)演員踩高蹺表演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2根高蹺與人的重力之和;
(2)根據(jù)p=$\frac{F}{S}$計算演員“金雞獨立”時對地面的壓強.

解答 解:(1)演員踩高蹺表演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力:
F=G=(m+m)g=(2×1.5kg+60kg)×10N/kg=630N;
(2)演員“金雞獨立”時對地面的壓強:
p=$\frac{F}{S}$=$\frac{630N}{12×1{0}^{-4}{m}^{2}}$=5.25×105Pa.
答:(1)演員踩高蹺表演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為630N;
(2)演員“金雞獨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為5.25×105Pa.

點評 此題考查了重力和壓強大小的計算,關(guān)鍵是知道演員踩高蹺表演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2根高蹺與人的重力之和;解答過程中應(yīng)注意單位換算.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圖中的裝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質(zhì)量都是10g,燒杯內(nèi)的液體質(zhì)量也相同.
(1)比較不同的燃料的熱值,應(yīng)選擇甲、乙兩圖進行實驗;通過比較溫度計示數(shù)的升高(溫度計示數(shù)的升高/加熱時間)來比較燃料放出熱量的多少.
(2)比較不同物質(zhì)的比熱容,應(yīng)選擇甲、丙兩圖進行實驗;如果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加熱時間越長,則所對應(yīng)的液體的比熱容越大(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辰辰同學(xué)和他的小伙伴們做了如圖所示的一系列實驗.
(1)①②③三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體積的關(guān)系,得出的結(jié)論是在液體密度一定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2)分析①③④三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guān).
(3)此實驗還探究了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得出的結(jié)論是在排開液體體積一定的情況下,液體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一個物體的內(nèi)能增加了,此物體( 。
A.一定從外界吸收了熱量B.一定有物體對它做了功
C.溫度有可能升高了D.熱量一定增加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關(guān)于下列交通運輸工具說法正確的是( 。
A.
輪船裝貨時浮力不變
B.
飛機機翼應(yīng)用了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
C.
艇由江中駛?cè)氪蠛8×υ龃?/td>
D.
起重機的吊臂是一個杠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一木塊的體積為0.05m3,將其放入水中,靜止時,露出水面的體積為0.02m3,用細線綁上一個與木塊等體積的物體A后,兩者恰好在水中懸浮.忽略細線的體積,g取10N/kg,求:
(1)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塊所受浮力.
(2)A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體積是100cm3的鐵塊,質(zhì)量為0.79千克,它的密度是多少?當(dāng)它全部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多大?這時候如果把鐵塊掛在彈簧秤上,彈簧秤的讀數(shù)是多少?(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可以省功
B.使用滑輪組可以用小力得到大力因此可以省功
C.使用費力杠桿可以省距離因此可以省功
D.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5.在某淡水湖進行科考的一小型科研潛水艇總體積為20m3,艇內(nèi)兩側(cè)有水艙,潛水艇截面如圖所示,潛水艇通過向水艙內(nèi)充水或從水艙中向外排水來改變潛水艇的自重,從而使其下沉或上。ê拿芏葹1.0×103kg/m3,g=9.8N/kg).
(1)水艙未充湖水時,潛水艇總重量為1.6×105 N,此時,漂浮在湖面的潛水艇排開湖水的體積是16m3;
(2)為使?jié)撍耆珴撊牒,至少?yīng)向水艙充入4×104N重量的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