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如圖所示為電路元件A和B的I-U圖象,根據(jù)圖象中提供的信息,
(1)元件A的電阻10Ω;
(2)若將它們串聯(lián)在某電源上,電路中的電流為0.3A,電源電壓為7V.
(3)若將它們并聯(lián)在4V的電源上,電路中的總電流為0.7A.

分析 (1)從圖象中讀出任意一組數(shù)據(jù),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元件A的電阻;
(2)若將它們串聯(lián)在某電源上,通過它們的電流相等,根據(jù)圖象讀出它們兩端的電壓,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求出電源的電壓;
(3)若將它們并聯(lián)在4V的電源上,它們兩端的電壓相等,根據(jù)圖象讀出通過兩元件的電流,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求出電路中的總電流.

解答 解:(1)由圖象可知,當UA=3V時,通過的電流IA=0.3A,
由I=$\frac{U}{R}$可得,元件A的電阻:
RA=$\frac{{U}_{A}}{{I}_{A}}$=$\frac{3V}{0.3A}$=10Ω;
(2)若將它們串聯(lián)在某電源上,電路中的電流為0.3A,
因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所以,通過兩元件的電流均為0.3A,
由圖象可知,兩元件兩端的電壓分別為UA=3V,UB=4V,
因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
所以,電源電壓:U=UA+UB=3V+4V=7V;
(3)若將它們并聯(lián)在4V的電源上,
因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所以,兩元件兩端的電壓均為4V,
由圖象可知,通過兩元件的電流分別為IA′=0.4A,IB′=0.3A,
因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所以,電路中的總電流:I=IA′+IB′=0.4A+0.3A=0.7A.
故答案為:(1)10;(2)7;(3)0.7.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串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的應用,從圖象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是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分別由不同物質(zhì)a、b、c組成的三個實心物體,它們的體積和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物質(zhì)的密度最大B.b物質(zhì)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質(zhì)的密度是a的4倍D.c的密度與它的質(zhì)量、體積無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夏天,如果將自行車內(nèi)胎充氣過足,又放在陽光下暴曬,車胎極易爆裂,暴曬過程中可以認為內(nèi)胎容積幾乎不變.在爆裂前的過程中,氣體吸熱,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劇,壓強增大,氣體內(nèi)能增加,在車胎突然爆裂的瞬間,氣體內(nèi)能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如1圖所示,讓平行光正對著凸透鏡照射,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得凸透鏡的焦距f=15.0cm.

(2)如2圖所示,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左右移動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燭焰像?不能為什么?答:燭焰在凸透鏡1倍焦距以內(nèi),成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如3圖所示,燭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如果此時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圖所示的位置能(選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燭焰的實像.
(4)在3圖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如果蠟燭向左移動5cm,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左(選填“左”或“右”)移動.在照相機、投影機和放大鏡中,成像情況與此類似的是幻燈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人體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一個體溫計的示數(shù)為39℃,如果沒甩,就用它給另一個體溫為36.8℃的人測量體溫,則測量結(jié)果為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現(xiàn)將凸透鏡、蠟燭和光屏放在如圖所示的光具座上進行實驗,若在圖中C的位置上放置光屏,則B位置上放置凸透鏡;現(xiàn)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縮小的像,蠟燭應向左移動,光屏應向左移動(選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圖中電源電壓保持6V不變,燈泡L標有”6V   6W“字樣,開關(guān)S閉合后,在滑片P從b端向a端滑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燈泡電壓的變化范圍為0~6VB.燈泡電流的變化范圍為0~1A
C.燈泡電阻的變化范圍為0~6ΩD.燈泡電功率的變化范圍為0~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在探究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被壓縮的程度有關(guān);
猜想二: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材料有關(guān);
猜想三: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長度有關(guān);
猜想四: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粗細有關(guān).
(1)為驗證猜想一,他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實驗,實驗時將同一彈簧壓縮不同(相同/不同)的長度(彈簧被壓縮后未超過其彈性限度),將小球置于彈簧的右端,松開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塊上,分析比較木塊被推動距離的遠近,從而比較彈性勢能的大;
(2)為驗證猜想二,需選用的兩根彈簧,實驗時將兩根彈簧壓縮相同(相同/不同)的長度,將小球置于彈簧的右端,松開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塊上,對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分析時,若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簧的材料有關(guān);
(3)若水平面絕對光滑,本實驗將不能(能/不能)達到探究目的;
(4)小明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認為:小球和木塊移動一段距離后都要停下來,所以彈簧、小球和木塊所具有的機械能最終都消滅了,你認為小明的觀點是不正確(正確/不正確)的,理由是機械能轉(zhuǎn)化為了內(nèi)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況,司機常要緊急剎車,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的距離叫做停車距離,停車距離等于反應距離加上制動距離.(注:反應距離是指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到踩下剎車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行駛的距離;制動距離是指剎車后汽車在路面上滑行的距離).

下表是司機駕駛小汽車時,在水平、干燥的瀝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駛時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速度(km/h)反應距離(m)制動距離(m)停車距離(m)
20426
408816
60102030
80163248
100205070
(1)為了安全起見,在能見度只有30m的大霧天,當他駕駛汽車在同一公路上行駛時,允許的反應時間不能超過0.6s.
(2)請利用表中數(shù)據(jù),在坐標圖中用平滑曲線繪出制動距離隨速度變化的曲線.
(3)一起發(fā)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測得肇事車后留下的剎車痕跡(制動距離)長為25m.請你根據(jù)圖象判斷司機是否超速?超速.
(4)經(jīng)測定,某司機的剎車反應時間(即圖中“反應距離”所用時間)是0.4s.在某次試驗中,該司機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3m,則經(jīng)過8m距離后汽車才開始減速;若司機邊打電話邊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在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9m,此時司機的剎車反應時間是0.7s,由此研究可知,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極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