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
(1)該實驗是根據(jù)公式
v=
s
t
v=
s
t
進(jìn)行測量的;
(2)斜面的作用是
使小車獲得下滑動力加速下滑
使小車獲得下滑動力加速下滑
;實驗中應(yīng)使斜面的坡度較
(填“大”或“小”),原因
便于記時測量時間誤差小
便于記時測量時間誤差小

(3)若圖中表每格為1s,該次實驗中,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
0.12
0.12
m/s;實驗中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1)測量小車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v=
s
t
,需要測量小車運動的距離和運動時間;
(2)實驗時,用斜面可以使小車獲得動力加速下滑,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這樣小車的運動時間時間長;
(3)從圖中秒表讀出小車通過全程所用時間和小車運動距離,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求出上半程、下半程所用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上半程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進(jìn)行比較.
解答:解:(1)“測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v=
s
t
;其中s代表小車通過的路程,用刻度尺測量;t代表小車運動的時間,用秒表測量;
(2)實驗時,用斜面可以使小車獲得動力加速下滑;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這樣小車的運動時間時間長,便于測量記錄小車的運動時間,以減小誤差;
(3)①由圖知,小車通過全程的距離s1=60cm=0.6m,運動時間t=5s,
∵v=
s
t

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
s1
t
=
0.6m
5s
=0.12m/s;
②由圖知,上半程,s2=0.3m,t2=3s,
∵v=
s
t

∴上半程的平均速度為v2=
s2
t2
=
0.3m
3s
=0.1m/s;
下半程,s3=0.3m,t3=5s-3s=2s,
∵v=
s
t
,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為v3=
s3
t3
=
0.3m
2s
=0.15m/s.
比較可知,小車通過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車通過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為:(1)v=
s
t
;
(2)使小車獲得下滑動力加速下滑;;便于記時測量時間誤差小;
(3)0.12;小于.
點評:此題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測量和計算,重點考查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到實驗結(jié)論的能力,屬于基本的實驗題目.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8、在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時,停表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該停表所示的時間為
3
min
38.3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在做“測平均速度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圖中秒表每格為1s,則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1=
0.12
0.12
m/s,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0.1
0.1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圖測一枚紐扣的直徑,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測紐扣的長度是
1.10
1.10
cm.如圖2所示,小麗在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時,停表的示數(shù)如圖2,該停表所示的時間為
218.3
218.3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所示是甲、乙兩物體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jù)該圖象,可以獲取兩物體運動情況的信息有:
(1)甲物體速度比乙物體速度
;
(2)兩物體都做
勻速
勻速
運動.在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時,停表的示數(shù)如圖2所示,該停表所示的時間為
218.4(3min38.4s)
218.4(3min38.4s)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時,停表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該停表所示的時間為
156
156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