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實際的電源都有一定的電阻,如干電池,我們需要用它的電壓U 和電阻r兩個物理量來描述它.實際計算過程中,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一個電壓為U、電阻為0的理想電源與一個電阻值為r的電阻串聯(lián)而成,如圖甲所示.將由兩節(jié)干電池串聯(lián)而成的電源與一個滑動變阻器相連,電流表選擇0.6A的量程,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當電流表示數(shù)為0.3A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1.8V.求:

(1)電源的內(nèi)阻r.
(2)電路安全的情況下,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最小阻值是多少.
(3)電路外部所有用電器的功率叫做電源的輸出功率,該電路中電源輸出功率的最大值是多少?(提示:使用y=ax2+bx函數(shù)時,當x=-$\frac{2a}$時,函數(shù)值最大)

分析 (1)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為1.5V,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求出電源的電壓,當電流表示數(shù)為0.3A時,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電路中的總電阻和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根據(jù)電阻的串聯(lián)求出電源的內(nèi)阻;
(2)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6A時電路中的總電阻,利用電阻的串聯(lián)求出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最小阻值;
(3)設出電路中的電流,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和歐姆定律表示出輸出電壓,根據(jù)P=UI表示出輸出功率,然后根據(jù)函數(shù)的極值得出答案.

解答 解:(1)因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且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為1.5V,
所以,電源的電壓U=3V,
由I=$\frac{U}{R}$可得,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和電路中的總電阻分別為:
R=$\frac{{U}_{滑}}{I}$=$\frac{1.8V}{0.3A}$=6Ω,R=$\frac{U}{I}$=$\frac{3V}{0.3A}$=10Ω,
因串聯(lián)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
所以,電源的內(nèi)阻:
r=R-R=10Ω-6Ω=4Ω;
(2)當電流表的示數(shù)I′=0.6A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小,
則電路中的總電阻:
R′=$\frac{U}{I′}$=$\frac{3V}{0.6A}$=5Ω,
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最小阻值:
R′=R′-r=5Ω-4Ω=1Ω;
(3)當電路中的電流為I時,路端電壓:
U輸出=U-Ir,
電源的輸出功率:
P輸出=U輸出I=(U-Ir)I=-rI2+UI,
當I=-$\frac{U}{2(-r)}$=$\frac{U}{2r}$=$\frac{3V}{2×4Ω}$=$\frac{3}{8}$A時,電源輸出的功率最大,
P輸出大=-rI2+UI=-4Ω×($\frac{3}{8}$A)2+3V×$\frac{3}{8}$A=0.5625W.
答:(1)電源的內(nèi)阻為4Ω;
(2)電路安全的情況下,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最小阻值是1Ω;
(3)該電路中電源輸出功率的最大值是0.5625W.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電功率公式的應用,會表示出電源的輸出功率是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科學探究的過程一般要經(jīng)歷“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實驗和論證”等環(huán)節(jié).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華同學提出了三個猜想:猜想A: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猜想B: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猜想C: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
為了驗證這三個猜想,小華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在實驗中,為了使摩擦力大小等于測力計示數(shù),小華應該用測力計沿著方向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此時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2)由圖甲和圖乙兩個實驗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有關,結論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由圖甲和圖丙兩個實驗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與有關,結論是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在實驗探究中,小華同學應用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5)為了驗證猜想C是否正確,小華同學用圖甲裝置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記錄如表:由實驗記錄可知,猜想C是錯誤(填“正確”或“錯誤”)的.
實驗次數(shù)木塊運動速度(m/s)測力計示數(shù)(N)
10.050.6
20.100.6
30.150.6
(6)小華在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在木塊還沒有被拉動的情況下,彈簧測力計仍然有示數(shù),且示數(shù)逐漸增大,直到拉動木塊為止.該現(xiàn)象表明:物體在靜止時也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且該力的大小與拉力的大小有關.
(7)上學路上,小明看見一輛汽車陷進了泥坑里,司機將一些稻草塞進后輪底下,汽車很快就爬上來了,這是利用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將圓柱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當圓柱體下表面與水面相平時,圓柱體開始緩慢下降(整個過程水未溢出).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如圖所示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圓柱體下表面浸人水中的深度h的關系圖象.則:
(1)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所受浮力為4N; 
(2)圖象中AB(選填“AB”或“BC”)段表明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隨其
排開液體的體積的改變而改變;
(3)圓柱體由h1到h2的過程中,所受浮力不變,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變大(均選填“變大”“變”或“不變”);
(4)圓柱體的密度為1.5×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小明郊游時撿到一塊外形不規(guī)則的金屬螺母.為了測定它的密度,小明稱出金屬螺母和一個盛滿水的容器的質量分別為158g、200g,然后將金屬螺母輕輕放入容器中,擦干容器外壁的水后,又測出了容器此時的總質量為338g.求:
(1)溢出水的質量;
(2)金屬螺母的體積;
(3)金屬螺母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關于物理量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與物質的種類、物體的溫度、質量的大小有關
B.功率能夠反映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比熱容反映物質吸熱放熱的能力,水的比熱容大,吸收熱量一定多
D.熱機使用燃料的熱值和熱機效率都是一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廣場舞作為一種新的休閑娛樂方式,近幾年在全國城鄉(xiāng)廣泛興起,但過大的音樂噪聲使得廣場舞變成了讓人頭疼的“擾民舞”,為了使雙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諧相處,對于廣場舞擾民的解決方法,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住宅樓的居民都載一個防噪聲的耳罩
B.說服廣場舞者盡量降低舞曲聲音的響度
C.說服廣場舞者降低舞曲聲音的音調(diào)
D.在住宅樓內(nèi)安裝噪聲監(jiān)測裝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首批雙人版水陸兩棲車于2016年1月登陸中國,如圖所示,該車質量約為900kg.兩人(質量共為150kg)駕駛它在水面靜止時,兩棲車受到水的浮力為10500N,浸入水下的體積為1.05m3.(ρ=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已知一實心銅塊,掛在測力計上顯示其重力為8.9N,當把這個銅塊用測力計吊著浸沒水中時,求銅塊受到的浮力有多大?此時測力計顯示的值是多少?(g=10N/kg,銅密度為8.9×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學習了壓強與浮力的知識后,小明產(chǎn)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
(1)他先取了一空塑料瓶分別在瓶底、瓶側壁的不同高度處扎有三個小孔,把它放在水槽中如圖1甲所示,然后又設法在塑料瓶內(nèi)裝有濃鹽水(ρ鹽水>ρ),再度把它放在水槽中,如圖1乙所示.請仔細觀察經(jīng)各小孔射出的液體的路徑,然后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①由甲可知:液體內(nèi)部各個方向上都有壓強,且壓強隨深度增大而增大;
②由乙可知:相同深度,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nèi)部壓強越大.
(2)小明熱愛環(huán)保,注意到中央電視臺報道的利用廢棄的煤石灰粉制作節(jié)能、環(huán)保免燒磚,可廣泛用于建筑業(yè),于是進行了如下探究:
他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較精確地測出免燒磚的密度.此裝置中部是一密封空氣圓筒,圓筒下端掛著一個小籃,圓筒上的有一根刻有標志線的豎直桿,桿頂有一小盤.下面掛較重的小籃,在水中能保持直立漂。谑撬M行了如下操作:
①從免燒磚上取一小塊,用質量和厚度均可忽略的透明膠帶密封好,并將其放在盤內(nèi),結果豎直桿的標志線恰好與水面相平如圖2甲所示;
②取出小磚塊,在盤內(nèi)逐漸加砝碼,使豎直桿的標志線也與水面線平如圖2乙所示,記下砝碼的質量m1=95g;
③拿掉盤中的全部砝碼,將小磚塊放于籃內(nèi),再在盤內(nèi)加砝碼使標志線恢復到與水面相平如圖2丙所示,記下盤內(nèi)砝碼的質量m2=50g;則小磚塊的質量為95g,體積為50cm3,免燒磚的密度為1.9×103kg/m3
【拓展】所示裝置置于水中,利用砝碼可制作成測量物質密度的儀器,通常物質密度等于ρ=$\frac{{m}_{1}}{{m}_{2}}$ρ(含m1、m2的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