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物體A重100 N,B重20 N,當(dāng)B勻速下降了40 cm時,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和A移動的距離分別是(不計滑輪重、繩重和繩與滑輪間摩擦)( )
A. 20 N,40 cm B. 10 N,20 cm
C. 10 N,80 cm D. 20 N,20 cm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年廣東省中考物理三模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中,體溫計的讀數(shù)是_____℃,天平上物體的質(zhì)量是_____g,量筒中液體的體積_____mL,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第十一章 第一節(jié) 功 同步練習(xí) 題型:簡答題
小胖同學(xué)在暑假期間參加了農(nóng)村電網(wǎng)改造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電工所挖的埋水泥電線桿的坑引起了小胖的興趣?拥男螤钊鐖D所示,從地面上看,坑基本上是一個長方形,其寬度僅比電線桿的粗端直徑稍大一點,坑中沿長方形的長邊方向有一從地面直達(dá)坑底的斜坡。請你回答:
(1)為什么要挖成如圖所示的深坑,而不挖成如圖甲所示的僅比電線桿略粗一點的圓筒狀深坑,或者如圖乙、丙所示的那種大口徑的方形或圓形的深坑?這樣做有什么好處?_________
(2)通過計算對比分析:如果將這種水泥電線桿分別埋入如圖、如圖甲所示的坑中。則把水泥電線桿放到坑口適當(dāng)位置后,在豎起水泥電線桿的過程中,抬起水泥電線桿的細(xì)端至少分別需要多大的力?已知這種坑深2.0m,寬0.3m,地面處坑口長2.3m,坑底長0.3m。水泥電線桿的質(zhì)量為600kg,長10.0m,粗端直徑0.25m,其重心距粗端4.0m。(取g =10N/kg)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兩種情況下,豎起水泥電線桿的過程中,人們對水泥電線桿至少分別要做功________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第十一章 第一節(jié) 功 同步練習(xí)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使它沿水平木板勻速滑動,圖乙是他先后拉動同一木塊得到的距離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木塊兩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 木塊后來受到的拉力較大
C. 木塊先后動能一樣大
D. 先后拉力對木塊做的功一樣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滾動訓(xùn)練(四) 題型:作圖題
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將繩子的自由端移動1.5 m時,重物升高了0.5 m,請你在圖中畫出繩子的繞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滾動訓(xùn)練(四)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O是杠桿的支點,在杠桿的中點處掛有重物,要使杠桿從圖中位置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逆時針緩慢轉(zhuǎn)動,則作用在杠桿末端的水平力F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
A. 變大 B. 變小
C. 不變 D. 先變大,后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全冊 14.3 電流的磁場 同步練習(xí)題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當(dāng)開關(guān)S閉合時電磁鐵和物體ab相互吸引,則正確的說法是( )
A. ab一定是磁鐵,且a端一定是N極
B. ab一定是磁鐵,且a端一定是S極
C. ab可能是磁鐵,且a端是S極
D. ab僅是一塊鐵,而不是磁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全冊 14.3 電流的磁場 同步練習(xí)題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電磁鐵左側(cè)的甲為條形磁鐵,右側(cè)的乙為軟鐵棒,A端是電源的正極.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 甲、乙都被吸引
B. 甲被吸引,乙被排斥
C. 甲、乙都被排斥
D. 甲被排斥,乙被吸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九年物理第十七章歐姆定律專題復(fù)習(xí) 題型:單選題
小明在研究通過導(dǎo)體的電流時,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繪制出如圖所示的I-U圖像.下列對此作出的判斷中,錯誤的是
A. 通過R1的電流與它兩端所加電壓成正比
B. 通過R2的電流與它兩端所加電壓不成正比
C. 將它們串聯(lián)接入到同一電路中時,通過R1的電流較小
D. 將它們并聯(lián)連接到端電壓為1.5 V的電路中時,通過干路的電流大約是0.4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