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面和滑塊做“測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當(dāng)滑塊自頂端出發(fā)開始計時,滑至斜面底端時停止計時,如圖所示.在此過程中,滑塊的平均速度是(  )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長沙中考)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業(yè)大廈建有室外觀光電梯,乘客在隨電梯上升時,能透過玻璃欣賞到美麗的湘江風(fēng)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B.以地面為參照物,電梯是靜止的

C.以乘客為參照物,電梯是靜止的

D.以乘客為參照物,地面是向上運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九年級寒假時,小王同學(xué)從山上帶回了一塊堅硬的礦石。他利用家庭實驗室的器材測出了這塊礦石的密度,測量過程中,他取g=10N/kg。他可用的器材有:天平(最大稱量為200g)、量筒、燒杯、杠桿、彈簧測力計(量程為5N)、細線、水。

(1)小王同學(xué)首先進行估測,他感覺礦石比一瓶500ml的礦泉水重些,于是他沒有直接用太平(附砝碼)來測礦石的質(zhì)量。你認為他的理由是                                      

(2)小王同學(xué)用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測量,圖中杠桿水平,細線豎直。他正確操作后,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4N,則該礦石的質(zhì)量為m=       kg。

(3)接著他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測出了礦石的體積。他的做法是:

A.將礦石放入燒杯,往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讓礦石浸沒,在水面到達的位置做上標(biāo)記;

B.取出礦石;

C.用量筒往燒杯中加水,直到                               。

(4)在用量筒往燒杯中加水時,他先加了100ml水,接著又取了50ml水,繼續(xù)往燒杯中加,到達要求后,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圖所示。則礦石的密度ρ=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煙臺中考)日常生活中聲音的“高”與“低”,其物理意義是不同的,有時指音調(diào),有時指響度,例如:一名低音歌手正在放聲高歌,這里的“低”指的是________;“高”指的是________.成語“震耳欲聾”,從聲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________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高速公路上為避免發(fā)生汽車追尾事故,有關(guān)部門在路邊豎立了距離確認牌.從確認牌開始,沿路分別豎有50 m、100 m、200 m標(biāo)志牌.小明為了估測所乘汽車的速度,他用手表測出汽車從確認牌開始到200 m標(biāo)志牌的時間為8 s,則汽車的平均速度為(  )

A.6.25 m/s                                   B.12.5 m/s

C.25 m/s                                      D.25 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5•葫蘆島)小利參加體育測試時對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測,與實際相符的是( 。

   A.一雙運動鞋的質(zhì)量是10g

   B.同桌同學(xué)跑完800米所需時間是20s

   C.他跑步時的步幅約為1m

   D.加試時當(dāng)?shù)仄骄鶜鉁丶s為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5•龍巖)今年“父親節(jié)”恰逢星期天,小莉拾爸爸煮了兩個雞蛋.通常兩個雞蛋的總質(zhì)量約為( 。

  A.10g              B.20g               C.100g              D.2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南寧中考)關(guān)于聲的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常我們是根據(jù)音調(diào)來分辨不同人說話的聲音

B.在城市道路兩旁設(shè)置隔聲板,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C.利用超聲波可除去人體內(nèi)的結(jié)石,說明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D.同學(xué)們能聽到上課老師的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威海中考)如圖所示是一些小冰塊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冰的熔化過程共持續(xù)______min;加熱至第10 min時,物質(zhì)的狀態(tài)為________.

第5題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