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三根細繩的一端分別系住A、B、C三個物體,它們的另一端分別系于O點,a、b為兩定滑輪。整個裝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Oa與豎直方向成30°,Ob處于水平狀態(tài)。已知B的質(zhì)量為m,如果將左邊的滑輪a水平向左緩慢移動距離s,最終整個裝置仍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    ) 

(A) 物體AC的質(zhì)量之比為2:1   (B) 該過程中A、C上升,B下降 

(C) 該過程中A、B下降,C上升 (D) 該過程外力所做的功為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俞同學(xué)觀察到許多建筑材料的截面多是倒V形或倒U形,這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提出問題:物體能承受的壓力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猜想與假設(shè):
猜想①:物體能承受的壓力與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
猜想②:物體能承受的壓力與物體的材料有關(guān).
猜想③:…
于是小俞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選取了紙條、細繩、火柴盒和若干火柴棒,對猜想①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物體形狀
實驗次數(shù)                              
V形 U形 圓弧形
1 46 36 75
2 43 32 63
3 45 35 83
(一)選取長、寬、厚和
材料
材料
相同的紙條若干.
(二)將一張紙條折成V形,放在裝置上,在紙條兩端距中點(支點)相同距離處,各掛一相同的火柴盒子.在兩火柴盒中逐漸增加數(shù)量相同的火柴棒,直到紙條被壓彎折為止,記錄一端火柴盒中火柴棒根數(shù).
(三)將紙條分別折成U型、圓弧型,重復(fù)步驟(二).
(四)更換紙條,將以上實驗再做兩次.
請回答以下問題:
(1)補充實驗步驟一內(nèi)容:
材料
材料

(2)小俞是如何判斷實驗中的物體所承受的壓力不同?
直到紙條被壓彎折為止,記錄一端火柴盒中火柴棒根數(shù)
直到紙條被壓彎折為止,記錄一端火柴盒中火柴棒根數(shù)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圓弧形承受的壓力最大
圓弧形承受的壓力最大
(寫出一條即可).
(4)如果要驗證猜想②,應(yīng)選取
長、寬、厚和形狀
長、寬、厚和形狀
相同但
材料
材料
不同的紙條若干,并重復(fù)上述實驗步驟二.
(5)生產(chǎn)、生活和建筑中利用物體形狀影響其承受壓力的事例很多,如巨大的鐵橋中多處使用了U形鋼材.請你舉出一個利用V形或圓弧形結(jié)構(gòu)的實例.
角鋼、廠房的屋架、塔吊支架
角鋼、廠房的屋架、塔吊支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紅用圖1所示的方法測量同一只鞋在水平木板及玻璃板上滑動時的摩擦力.
精英家教網(wǎng)
(1)小紅首先讓鞋在木板上被拉動,當鞋做
 
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等于摩擦力大小,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2,摩擦力是
 
N.
(2)小紅在鞋內(nèi)放一鐵塊,按上面的操作要求,讓鞋在玻璃板上被拉動,測得摩擦力是0.8N.對比兩次數(shù)據(jù),小紅得到的結(jié)論是:同一只鞋在不同物體表面滑動時的摩擦力相等,摩擦力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無關(guān).你認為小紅的結(jié)論正確嗎?
 
.理由是
 

(3)如圖3所示,末端都懸掛了金屬重物的三根細繩懸掛在橫木上,繩1和繩3長度相同,繩2較短.在繩1和繩2末端懸掛10單位的重物,在繩3的末端懸掛5單位的重物.懸掛重物的細繩可以來回搖擺,且搖擺的時間可以測量.設(shè)想你想發(fā)現(xiàn)細繩的長度是否對來回搖擺一次的時間有影響.你會選哪一個或哪一組細繩測試?
 
(填序號).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022

有三個體積相同, 密度都是0.6×103千克/米3的木塊A、B、C, 用細繩拴住, 使 A、B全部浸入水中, C有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所示). 設(shè)三根繩子給小球的拉力分別是F1、F2、F3, 問: (1)F1________F2; (選填">"、"="或"<")(2)F3=______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三根細繩的一端分別系住A、B、C三個物體,它們的另一端分別系于O點,a、b為兩定滑輪。整個裝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Oa與豎直方向成30°,Ob處于水平狀態(tài)。已知B的質(zhì)量為m,如果將左邊的滑輪a水平向左緩慢移動距離s,最終整個裝置仍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  )

(A) 物體AC的質(zhì)量之比為2:1    (B) 該過程中A、C上升,B下降

(C) 該過程中A、B下降,C上升   (D) 該過程外力所做的功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