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析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的汽車所受的力,屬于平衡力的是( 。
A.汽車受到的重力與它對地面的壓力
B.汽車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它的支持力
C.汽車受到的重力與汽車受到的牽引力
D.汽車受到的重力與它受到的阻力

分析 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力為平衡力,一對平衡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解答 解:A、汽車受到的重力與它對地面的壓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方向也相同,不是平衡力,不合題意;
B、汽車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符合題意;
C、汽車受到的重力與汽車受到的牽引力不在一條直線上,不是平衡力,不合題意;
D、汽車受到的重力與它受到的阻力不在一條直線上,不是平衡力,不合題意.
故選B.

點評 二力平衡的辨別:可以根據(jù)狀態(tài)來判斷受力情況,必要時要進行受力分析;也可以根據(jù)平衡力的四個條件進行判斷.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兩端電壓U保持不變,小燈泡L標(biāo)有“6V 0.5A”字樣.當(dāng)三個開關(guān)S1、S2、S3都閉合時,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溫馨提示:此時燈泡兩端電壓為6V),電流表示數(shù)為0.8A;保持S1閉合,斷開S2、S3,電流表示數(shù)變化了0.6A.求:
(1)電源電壓U是多少V?
(2)定值電阻R1是多少Ω?
(3)定值電阻R2是多少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一個人要從甲地去丙地.他10min后到達距甲地900m的乙地,休息5min后,他又用了10min到達距乙地800m的丙地,問:
(1)這個人從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這個人從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1)小麗實驗中的錯誤:
①溫度計的玻璃瓶觸到的燒杯底;
②溫度計讀數(shù)時視線沒與溫度計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如圖2所示,則a圖表示水沸騰時的情況.
(3)小麗想要節(jié)約一些酒精燈的燃料,并適當(dāng)縮短實驗時間,則可采取的措施是減少水的質(zhì)量.
(4)沸騰時燒杯上方“白氣”產(chǎn)生的原因是水沸騰時產(chǎn)生大量水蒸氣,水蒸氣遇冷會發(fā)生液化,形成“白氣”.
(5)小麗觀察了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情況,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
時間/min0123456789
溫度/℃90929496979898989898
①請根據(jù)記錄數(shù)據(jù),在圖3中先描點,再用平滑的曲線畫出水的沸騰圖象.
②由圖象可知,水的沸點是98℃.
③由圖象可知,水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不變(選填“升高”、“下降”或“不變”),該過程水吸熱(選填“吸熱”、“放熱”或“不吸熱也不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如圖是一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F點的頻閃照片,頻閃照相機每隔0.2s閃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在做變速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其理由是: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一個橋頭立著如圖所示的標(biāo)志牌,它的作用是提醒司機,所駕駛車輛的總質(zhì)量不允許超過2×l04kg;每輛車對這座橋面的壓力超過2×105N時,就可能發(fā)生危險.汽車上的安全帶可以防止慣性對人體的傷害;安全帶做的寬大,能夠減小壓強.(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關(guān)于玻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光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光線比入射光線更靠近法線
B.加熱玻璃,在其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變,內(nèi)能增大
C.玻璃與絲綢摩擦?xí)r,會因得到電子而帶正電
D.將玻璃加熱到紅熾狀態(tài)時可以導(dǎo)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甲乙兩人從同一起跑線出發(fā),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位置出圖,下列有關(guān)圖象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Rl=10Ω,R2=20Ω,閉合開關(guān)S后,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3A.求:電源電壓是多少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