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如圖所示的三個實例中,應用連通器原理的是圖;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是圖;應用大氣壓強的是圖 .
【答案】丙;乙;甲
【解析】解:(1)茶壺的壺嘴和壺身構成連通器;根據(jù)連通器的特點可知,當水不流動時,兩端的水面總是相平的,即在一條水平線上,即應用連通器原理的是圖中的丙;(2)液體密度計是應用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所以應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是圖乙.(3)把吸盤緊壓在光滑的墻上,把吸盤內(nèi)的空氣排出,大氣壓就把吸盤緊壓在了墻上,在鉤上可以掛衣服,故應用大氣壓強的是圖甲.所以答案是:丙;乙;甲.
【考點精析】根據(jù)題目的已知條件,利用連通器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相關知識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需要掌握連通器:1、是指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2、連通器至少有兩個開口,只有一個開口的容器不是連通器.連通器的原理: 如果連通器中只裝有一種液體,那么液面靜止時連通器中液面總保持相平.連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條件是:(1)連通器中只有一種液體,(2)液體靜止;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個規(guī)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 F浮= G排 =ρ液gv排.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重8N的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2N的水平拉力拉動時,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水平拉力增加到3N時,木塊受到的合力為N;若木塊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O.02m2 , 則木塊對桌面的壓強為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河北卷】如圖所示,電源電壓可調(diào),燈泡L規(guī)格為“1 5 V 45 W”,且燈絲電阻不隨溫度變化。電流表量程為“0~0.6 A”和“0~3 A",滑動變阻器尺的規(guī)格分別為“25 Ω 2 A’和“1 0Ω 3 A”。
(1)將電源電壓調(diào)到1 8V,閉合開關,移動P,使燈泡正常發(fā)光。求燈泡的電阻和燈泡消耗的最小功率。
(2)將電源電壓調(diào)到l 5 V,用定值電阻R0替換燈泡,P置于中點A,閉合開關,電流表指針指到滿偏刻度的三分之二位置(可能重新選擇了電表最程和變阻器R)。然后將P從A移到最左端B,兩表示數(shù)的I-U關系如圖20所示。通過計算判斷所用變阻器的規(guī)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熟透了的杏子離開樹枝后,總是落向地面,這是由于杏子受_________力作用的原因,施力物體是____ 。泥瓦工人通常用線拴一小石子,來檢驗砌的墻是否豎直,這是根據(jù)重力的方向總是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杯雞尾酒有幾種顏色,且不同顏色層界線明顯,這是由于不同顏色的酒的( )
A. 質(zhì)量不同 B. 體積不同 C. 密度不同 D. 溫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
(1)實驗前,杠桿應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
(2)下表是小明同學探究過程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
次數(shù) | 動力F1 | 動力臂11 | F1×11 | 阻力F2 | 阻力臂12 | F2×12 | 平衡情況 |
1 | 1 | 5 | 5 | 0.5 | 10 | 5 | 水平平衡 |
2 | om1 | 6 | 6 | 0.5 | 12 | 6 | 水平平衡 |
3 | 1.5 | 2 | 3 | 1 | 2 | 2 | F1端下沉 |
4 | 1.5 | 6 | 9 | 2 | 4 | 8 | F1端下沉 |
5 | 2 | 5 | 10 | 3 | 5 | 15 | F2端下沉 |
分析歸納表中數(shù)據(jù),當時,杠桿無法保持水平平衡.
(3)在第4次實驗中,小軍發(fā)現(xiàn)F1端下沉,趕緊調(diào)節(jié)杠桿右端平衡螺母,使得杠桿恢復水平平衡.他的操作是的(選填“正確”或“錯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泉州卷】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電阻R1=20Ω,閉合開關S后,電流表A的示數(shù)為0.6A,電流表A1的示數(shù)為0.2A.求:
(1)R1兩端的電壓;
(2)R2的阻值;
(3)電路消耗的總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