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甲所示,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裝置圖.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水中有大量的________產(chǎn)生,上升到水面迅速破裂,導致燒杯中的水________,由此判定水開始沸騰.
圖乙是實驗第時溫度計的示數(shù),將其讀數(shù)記錄到表中___________.
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畫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象____________.
由圖象可知,水的沸點是________,水沸騰時,溫度________(選填“逐漸升高”、“保持不變”或“逐漸降低”);停止加熱,水不能繼續(xù)沸騰,說明沸騰過程中水需要繼續(xù)________.
【答案】氣泡上下翻滾見解析所示保持不變吸收熱量
【解析】
(1)水沸騰前和沸騰時的現(xiàn)象: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小,沸騰時,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到達水面處破裂;
(2)在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讀數(shù)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視或俯視讀數(shù)。
(3)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描點連線即可作出水沸騰的圖像;
(4)水沸騰的特點: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1)實驗過程中,觀察到水中有大量的氣泡產(chǎn)生,上升到水面迅速破裂,導致燒杯中的水上下翻滾,據(jù)此可以判定水開始沸騰;
(2)溫度計上10℃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是1℃,即此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此時的溫度為98℃;
(3)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描點連線作出水沸騰的圖像,如圖所示:
(4)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水的沸點為99℃,水在沸騰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因此,停止加熱,水不能繼續(xù)沸騰。
故答案為:(1)氣泡;上下翻滾;(2)98;(3)見解答圖;(4)99;保持不變;吸收熱量。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先后加熱初溫、質(zhì)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較兩種液體比熱容的大。啻螌嶒灡砻鳎屗兔河蜕呦嗤臏囟,水需要的加熱時間更長.以下關于該實驗的操作及分析錯誤的是
A. 水比煤油的比熱容大
B. 加熱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是為了使水和煤油受熱均勻
C. 實驗中可以不使用溫度計,讓水和煤油都沸騰后再比較加熱時間
D. 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熱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溫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5分)為確定某種未知液體的“身份”,物理老師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小明的實驗小組,他們利用天平和量筒進行了多次測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測量液體的質(zhì)量。當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大小和游碼的位置如圖16甲所示,則稱得燒杯和液體的質(zhì)量m為 g。
(2)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將燒杯中的液體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達到的位置如圖16乙所示,則該液體的體積V為 mL。盡管體積測量方法正確,但大家在對實驗過程及結(jié)果進行評估時,發(fā)現(xiàn)液體的體積測量值比它的實際值要 (選填“偏大”或“偏小”)。
(3)他們對測量方法進行修正后,測出了幾組實驗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測量結(jié)果作出了“m-V”圖像,如圖17所示。由圖像可知該液體的密度為 g/cm3;通過查表對照知該液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題:
(1)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用溫度計測小燒杯中水的初溫時的操作圖。A是操作過程,B是讀數(shù)過程,C是讀取的溫度。
①A圖中操作的錯誤是 ________ ;
②B圖中讀數(shù)的錯誤是________ ;
③若操作正確無誤,根據(jù)C圖可知此時燒杯中水的實際溫度是________ ℃。
(2)小明同學在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從開始給水加熱到水開始沸騰所用的時間過長,請你幫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寫出兩種即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下列實驗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應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A.多次改變蠟燭到透鏡的距離,重復、步驟
B.點燃蠟燭,調(diào)節(jié)燭焰、透鏡、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將蠟燭移到某處,移動光屏,尋找燭焰的像
D.記錄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點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蠟燭、透鏡和光屏
下列“調(diào)節(jié)燭焰、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較規(guī)范的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A.將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測的方法調(diào)節(jié)
B.將三者靠攏,然后用目測的方法調(diào)節(jié)
小明實驗時所用的凸透鏡焦距,當蠟燭放置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移動光屏,可以承接到一個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燭焰像(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接著把蠟燭移至刻度線處,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________(選填“遠離”或“靠近”)透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下列器材:學生電源(6V),電流表(0﹣0.6A,0﹣3A)、電壓表(0﹣3V,0﹣15V)、定值電阻(5Ω、10Ω、20Ω各一個)、開關、滑動變阻器和導線若干,利用這些器材探究“電壓不變時,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1)請根據(jù)圖甲所示的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所示的實物連接成完整電路_______.(要求連線不得交叉)
(2)實驗中依次接入三個定值電阻,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保持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記下電流表的示數(shù),利用描點法得到如圖丙所示的電流I隨電阻R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可以得出結(jié)論:_____.
(3)上述實驗中,小強用5Ω的電阻做完實驗后,保持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不變,接著把R換為10Ω的電阻接入電路,閉合開關,向___(選填“A”或“B”)端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示數(shù)為2V時,讀出電流表示數(shù).
(4)為完成整個實驗,應該選取哪種規(guī)格的滑動變阻器_____.
A.50Ω 1.0A B.30Ω 1.0A C.20Ω 1.0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時,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進行實驗裝置組裝時,應先固定A、B兩個鐵圈中的____鐵圈;除了如圖器材,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____.
(2)安裝好器材開始實驗后,小明的操作如圖甲所示,請指出兩處錯誤之處:
①____
②____
(3)改正錯誤后,當水溫上升到90℃時,小明每隔1min讀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4)根據(jù)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畫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________.
(5)水在沸騰過程中,需要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為了驗證這一結(jié)論,需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觀察水是否繼續(xù)沸騰;但是進行了該操作后,燒杯中的水并沒有立即停止沸騰,其原因可能是____.
(6)丙圖是兩個小組根據(jù)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繪制出的“溫度—時間”圖像,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是____.
(7)小明學習了水的沸騰知識后,按老師的要求課后做了“紙鍋燒水”實驗如圖乙.他將適量的水倒入紙鍋,用酒精燈加熱,但紙鍋并沒有燃燒,對此以下解釋正確的是(______)
A.紙的著火點高于火焰溫度 B.紙的著火點低于水的沸點
C.水的沸點高于火焰溫度 D.水的沸點低于紙的著火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可調(diào)節(jié)亮度的臺燈,右圖為其用于調(diào)光的電位器結(jié)構圖,a、b、c是它的是三個接線柱,a、c分別與弧形電阻絲的兩端相連,b與金屬滑片相連,轉(zhuǎn)動旋鈕,滑片在弧形電阻絲上滑動即可調(diào)節(jié)燈泡亮度,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 電位器與燈泡并聯(lián)
B. 電位器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燈泡亮度的
C. 若只將a、c接入電路,順時針轉(zhuǎn)動旋鈕時燈泡變亮
D. 若只將b、c接入電路,順時針轉(zhuǎn)動旋鈕時燈泡變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m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是根據(jù)公式___________進行測量的。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請根據(jù)圖中所給的信息回答:sAB=_______cm tBC=______s vAC=_______m/s
(4) 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