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甲物體 AB長為
2.60
2.60
cm; 圖乙物體CD 長為
2.6
2.6
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①由甲圖知: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1個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
物體左端與1.00cm對齊,右端與3.6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3.60cm-1.00cm=2.60cm.
②由圖乙知:1cm之間只有一個小格,所以1個小格代表的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
物體左端與1.0cm對齊,右端與3.6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3.6cm-1.0cm=2.6cm.
故答案為:2.60;2.6.
點評:刻度尺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實驗中經(jīng)常使用的測量工具,需要熟練掌握其使用和讀數(shù)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0?長春模擬)學完《杠桿》的知識后,小明設計了一種測量物體質量的工具,如圖甲所示,其中AB是一根輕質木桿,AO=OB,O處為提紐.

(1)當把物體放在左盤中,為了使木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他應在右盤中放入質量與左盤物體質量
相等
相等
的砝碼.在測量中發(fā)現(xiàn),為了測出不同物體的質量,他應該準備不同質量的砝碼,很不方便.
(2)他看到物理課本中有這樣一句話“托盤天平的兩臂長度相等,天平平衡后,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實際上使用天平經(jīng)常同時用到砝碼和游碼,此時被測物體的質量應
大于
大于
砝碼的質量(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他想是否可以不用右盤而直接用一個質量較大的鐵塊來做游碼,于是對上述的設計進行了改進.他更換了一根更長的輕質木桿,并將右盤換成了一個可移動的鐵塊.如圖乙所示,當左盤中放入1kg物體時,鐵塊正好在C處使木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增加左盤中物體的質量,鐵塊應向
端移動,也能使木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用這樣的方法,就可以標出木桿上不同的位置所對應左盤中不同物體的質量,從而解決(1)中的問題.
(4)但小明又發(fā)現(xiàn),當左盤中物體質量較大時,無論怎么移動鐵塊也無法實現(xiàn)木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你在不增加木桿長度的情況下,幫助小明實現(xiàn)木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你的方法是:
將左盤向提鈕方向適當移動
將左盤向提鈕方向適當移動
.(寫出一種方法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同步訓練與評價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題型:022

如圖所示,AB是一個質量不計的杠桿,支點為O,杠桿A、B兩端分別掛有甲、乙兩個物體,杠桿平衡,已知甲物體的質量為1.5千克,乙物體的質量為4.5千克,AB長2米,則支點O應距A點________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中考前20天成功試卷 題型:022

如圖所示,AB是一個質量不計的杠桿,支點為O,杠桿A、B兩端分別掛有甲、乙兩個物體,杠桿平衡.已知甲物體的質量為1.5千克,乙物體的質量為4.5千克,AB長2米,則支點O應距A點________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022

如圖所示,AB是一個質量不計的杠桿,支點為O,杠桿A、B兩端分別掛有甲、乙兩個物體,杠桿平衡.已知甲物體的質量為1.5千克,乙物體的質量為4.5千克,AB長2米,則支點O應距A點________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