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發(fā)現(xiàn)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盛水缸常常被凍裂,如圖所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請你先幫他做個計算:水缸盛滿水后,水的質量為90kg.

(ρ水=1.0×103 kg/m3 ρ冰=0.9×103 kg/m3 g取10N/Kg)

求:(1)這缸水的體積是多少?

(2)如果夜晚水全部結為冰,那么冰的體積是多少?

(3)水全部結為冰后,冰的重力是多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福建省初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炎熱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時感覺涼爽,而當人赤腳走在沙土上時卻感到燙腳.這主要是因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熱量 B.比熱容 C.內(nèi)能 D. 熔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無錫南菁高級中學實驗學校初二下期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牛頓在伽利略等科學家的理論和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 狀態(tài)或 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無錫南菁高級中學實驗學校初二下期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其運動,下列操作能使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增大的是( )

A.增大木塊的拉力 B.改變木塊運動方向

C.在木塊上加砝碼 D.使木塊的速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東臺七校初二下期第一次質量檢測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全碳氣凝膠

“全碳氣凝膠”是浙江大學的科學家發(fā)明的一種新型材料,它是將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兩種材料加入水中,在低溫下凍干后再除去水分,保留“骨架”,研制出的一種超輕材料.

“全碳氣凝膠”構造類似于海綿,具有良好的導電性,是世界上最輕的材料之一,密度僅為0.16mg/cm3.一個杯子大小的氣凝膠靜止在葉尖上,葉子只發(fā)生了微小彎曲,如圖所示.它還可吸收相當于自身質量900倍的油,有望在海上漏油、凈水、凈化空氣等污染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

(1)密度僅為0.16mg/cm3,“0.16mg/cm3”表示的物理含義是 ; 體積是1m3的全碳氣凝膠質量為 g.

(2)讓100cm3大小的“氣凝膠”“踩”在狗尾巴草上,纖細的草須一點都沒有被壓彎,如圖所示.若將其壓縮至很小體積之后也能迅速復原,則可判斷,“全碳氣凝膠”材料至少具有

好的特點.

(3)下列“全碳氣凝膠”實際應用中,不可能實現(xiàn)的是( )

A.清洗廚房的油煙機

B.吸除冰箱內(nèi)的異味

C.做打樁機的重錘

D.做電影場景中倒塌的“墻壁”

(4)1dm3的“全碳氣凝膠”最多能吸收的有機溶劑重力為 N. (g取10N/Kg)

(5)航天飛機的總質量為2×106kg,航天飛機的材料密度約為4.0×103kg/m3,若采用氣凝膠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需“氣凝膠”質量_ 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東臺七校初二下期第一次質量檢測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是水平儀,它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若將它放置在某桌面上時,重錘偏向左,這表明桌面____ (選填:“水平”或“不水平”),水平儀的__ 端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東臺七校初二下期第一次質量檢測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三個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裝滿了水,把質量相等的實心銅塊、鐵塊、鋁塊分別投入三個杯子里,則從杯子里溢出水量最多的是 (ρ銅 > ρ>鐵 > ρ鋁)( )

A.放銅塊的杯子

B.放鐵塊的杯子

C.放鋁塊的杯子

D.溢出的水一樣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鄂州市鄂城區(qū)初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作圖題

球的質量是10kg,畫出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圖.(下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年新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22章+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解析版)(1) 題型:綜合題

某生物質發(fā)電廠采用秸稈為燃料發(fā)電,年消耗秸稈約2.2×108千克,減排二氧化碳約1×108千克,年發(fā)電量約2×108千瓦時.

(1)秸稈燃燒時將生物質能轉為

(2)2×108千瓦時電能可供“220V 2kW”的空調正常使用 h,這些電能如由焦炭完全燃燒放出,則需要完全燃燒 kg焦炭(焦炭的熱值是3×107J/kg,1千瓦時=3.6×106J);

(3)采用秸稈為燃料發(fā)電的意義: .(寫出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