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各種能源的利用,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以下能源屬于二次能源的是( )
A.天然氣 B.太陽能 C.風能 D.電能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如圖所示,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到某液面上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線與液面成30°角,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大小為 ;若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的夾角為83°,則折射角的大小為 。
(2)如圖所示,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光屏上呈現了燭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處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這個像,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輛汽車行駛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車上的乘客看乙車在向北運動.乙車上的乘客看到甲車和樹木都向南運動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乙車可能都向南運動
B.甲乙兩車可能都向北運動
C.甲車向北運動 乙車向南運動
D.甲車一定在向南運動,乙車向北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和燈泡電阻都保持不變,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中點向左移動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電流表示數增大,電壓表示數不變,燈泡功率不變
B. 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都減小,電路總功率變小
C. 電流表示數增大,電壓表示數不變,變阻器功率變大
D. 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都增大,電路總功率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和小紅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質量相等的兩瓶煤油中都浸泡著一段金屬絲,甲燒瓶中的金屬絲是銅絲,電阻比較小,乙燒瓶中的金屬絲是鎳鉻合金絲,電阻比較大.溫度計顯示煤油的溫度.
(1)實驗中,小明和小紅發(fā)現 燒瓶中溫度計的示數升高快.這表明: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導體的電阻越 ,產生的熱量越多.
(2)小明提議利用該裝置改成“比較水和煤油比熱容的大小”的實驗,則他們應將其中一燒瓶中的煤油換成 相等的水;將甲燒瓶中的銅絲換成鎳鉻合金絲,并且與乙燒瓶中的鎳鉻合金絲的 相等.通過實驗觀察,發(fā)現裝有 (選填“水”或“煤油”)的燒瓶中溫度計的示數變化較大,說明水比熱容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代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在1991年的常規(guī)賽公牛對陣小牛的比賽中,由于飛身扣籃用力過猛,將籃板玻璃打碎;但他的手腕也同時受傷.總結這些情景,主要說明了( )
A.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C.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D.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測電筆中有一個880kΩ的高阻值電阻,這個電阻與氖管是 聯連接的.當用這個測電筆測家庭電路的火線時,氖管發(fā)光,若人體及氖管的電阻均忽略不計,則此時通過人體的電流約為 m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彈簧測力計左端固定,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放有砝碼的滑塊通過細線與彈簧測力計右端相連,細線與木板平行.小明同學利用此裝置,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系”.實驗操作如下: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滑塊的重力,滑塊和砝碼的總重記作G.
②將放有砝碼的滑塊放到水平木板上,通過水平細線和彈簧測力計相連,用手向右拉動木板,待彈簧測力計示數穩(wěn)定后,讀出示數F.
③多次改變滑塊上砝碼的個數,并重復步驟②,記錄相應數據如下表所示.
砝碼個數 | 1 | 2 | 3 | 4 | 5 |
滑塊和砝碼的總重G/N | 1.5 | 2.0 | 2.5 | 3.0 | 3.5 |
彈簧測力計示數F/N | 0.6 | 0.8 | 1.2 | 1.4 |
(1)上面表格中滑塊和砝碼的總重為2.5N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應是__________.
(2)根據表中數據在坐標紙上做出F﹣G的圖象.
(3)經分析可得,滑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f與壓力FN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
(4)實驗過程中,是否必須勻速拉動木板?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天然氣水合物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由此可以判斷可燃冰屬于能源(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可燃冰雖然試采成功但能量的轉化、轉移具有性,所以能源危機仍是人類需要面對的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