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廈門)完成下列作圖.

(1)如圖1所示,重力為100N的物體A受到2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試在圖中畫出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f的圖示.
(2)如圖2所示,O是杠桿的支點,試畫出F1和F2的力臂L1和L2
(3)完成圖3中經(jīng)a、b兩透鏡的光路圖.
分析:(1)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作用,并且二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因此過物體重心作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根據(jù)標度線段的長度.
(2)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因此要先確定支點,然后判斷力的方向,再過支點做出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即為所求作的力臂.
(3)在作凸透鏡或凹透鏡的光路圖時,首先要仔細觀察入射光線的特點,然后再根據(jù)透鏡的光學特點來作圖.
解答:解:(1)因為物體在大小為20牛、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物體受到地面的滑動摩擦力f的方向是水平向左的,大小等于20N.如下圖所示:
(2)已知支點為O,過點O作力F1的垂線段L1,作力F2的垂線段L2,那么L1、L2即為所求作的力臂.
(3)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
點評:本題考查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和力的圖示的畫法,力臂的作法,凸透鏡和凹透鏡三條特殊光線,是一道綜合作圖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3?廈門)小王為了探究物體在水中不同深度受浮力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將一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圓柱體金屬塊緩緩浸入水中(水足夠深),在圓柱體接觸容器底之前,分別記下圓柱體下表面所處的不同深度h和彈簧測力計相應的示數(shù)F,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次  數(shù)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物體重
6.75
6.75
N,第4次實驗時,物體受到的浮力
1.5
1.5
N;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數(shù)據(jù),說明
在同種液體里,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隨排開液體體積的增大而增大
在同種液體里,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隨排開液體體積的增大而增大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數(shù)據(jù),說明
物體浸沒在同種液體里,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浸沒的深度無關
物體浸沒在同種液體里,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浸沒的深度無關
;
(4)下列如圖所示能正確反映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和圓柱體下面到水面距離  h關系的圖是
B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3?常德)在物理實踐活動中,某活動小組的同學通過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他們用了A、B兩個焦距不同的透鏡分別進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實驗數(shù)據(jù)及部分現(xiàn)象準確地記錄在下表中:
請你完成下表中①、②填空內(nèi)容.
凸透鏡焦距(cm) 物到凸透鏡距離(cm) 像到透鏡距離(cm) 像的情況
正、倒 大、小 虛、實
凸透鏡A 14 20 47 倒立
放大
放大
實像
30 26 縮小
40 22 縮小
60 18 縮小
凸透鏡B 18 20 80 倒立 放大 實像
30 34
放大
放大
40 27 縮小
60 22 縮小
幫助他們分析從表中獲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結論填在橫線上.
(示例)結論一:
在成實像的情況下,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相同時,凸透鏡的焦距越長.像到凸透鏡的距離越長.
結論二:在成實像的情況下
物體離凸透鏡越遠(近),成的像離凸透鏡越近(遠)
物體離凸透鏡越遠(近),成的像離凸透鏡越近(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3?廈門)在溫度一定的條件下,做“研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的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的方法.如表給出了實驗中所用到的導體的情況,選擇B、E導體進行對比,是為了研究導體電阻大小與
長度
長度
是否有關系;為了研究導體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應選擇的兩根導體是D和
A
A
(填導體的代號).

導體代號 A B C D E F
長度(m) 1.0 0.5 1.5 1.0 1.5 1.5
橫截面積(mm2 1.2 0.8 1.0 0.6 0.8 1.0
材  料 錳銅 鎳鉻絲 錳銅 錳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3?吉林)現(xiàn)有器材:玩具汽車、紙板、塑料尺、杯子、水,請任意選以上器材,設計一個實驗,并完成下表:
所選器材 實驗過程或現(xiàn)象 得到結論
示例:玩具汽車 推玩具汽車運動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