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以低碳為核心,采用了LOW-E雙層中空鋼化玻璃,這是一種新型節(jié)能安全玻璃,可以阻擋陽光中的大部分熱能和紫外線,能透過高達80%以上的可見光,反射的可見光卻很少.下列關于LOW-E玻璃說法錯誤的是( )
A.能起到較好的隔音效果
B.具有較好的隔熱性能
C.保證了建筑物良好的采光
D.對環(huán)境造成了很強的光污染
【答案】分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2)紅外線和紫外線都是不可見光,只有可見光才會造成光污染.
解答:解:A、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因此“雙層中空鋼化玻璃”起到了較好的隔音效果,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這種玻璃“可以阻擋陽光中的大部分熱能和紫外線”,因此具有較好的隔熱性能,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這種玻璃“能透過高達80%以上的可見光”,因此保證了建筑物良好的采光,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這種玻璃“反射的可見光卻很少”,因此不會造成光污染,該選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理知識在科技中的應用,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聯(lián)系,解題的關鍵是讀懂每一句話蘊含的物理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低碳排放,保護地球,是當今世界的主題,2010年上海世博會企業(yè)館內圍繞這一主題發(fā)明的低碳環(huán)保產品琳瑯滿目,太陽電池就是其中的一種,它能夠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從而實現(xiàn)碳零排放.
(1)太陽能屬于
可再生能源
(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有心的小強猜想太陽電池發(fā)電量可能與太陽光照強度、接收太陽光照的面積及接收太陽光照的時間有關,究竟有什么關系呢?為此他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設計:用太陽電池給手機電池充電
所需器材:相同型號的太陽電池4個,相同型號的手機電池4塊(電池電量已耗完),硬紙板l張,手表1塊
實驗步驟:
a、用太陽電池在陽光充足光照強的地方給手機電池充電至滿,用時5h;
b、在與a同一光照強度的地方用另一個太陽電池給另一塊手機電池充電3h,未能充滿;
c、在與a同一光照強度的地方用硬紙板蓋住第三個太陽電池接收面的一半,再給第三塊手機電池充電5h,未能充滿;
d、用第四個太陽電池在背陰處給第四塊手機電池充電5h,未能充滿.
根據(jù)小強的探究,請回答:
①比較步驟
a、c
 可以得出:光照強度及接收光照時問相同時,太陽電池發(fā)電量隨接收光照面積增大而增大.
②比較步驟a和d,可以得出:
在接收太陽光照的面積及接收太陽光照的時間相同時,太陽電池發(fā)電量隨光照強度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年上海世博會使用了一種純電動節(jié)能環(huán)保車.這種車使用電池作動力源,走起來比燃油車的響聲小得多,同時也不會排放氣體.下表是一款純電動汽車與同型號內燃機汽車對比的測試數(shù)據(jù)(測試過程可視為勻速直線運動).
車型 能源 測試距離 牽引力 有用功 百公里耗能 效率
純電動汽車 電能 100km 600N 7.2×107J 83.3%
內燃機汽車 汽油 100km 600N 3×108J
(1)請通過計算,在表格內填寫汽車牽引力做的有用功及內燃機汽車的效率;
(2)根據(jù)題目信息,說出這種純電動汽車節(jié)能、環(huán)保主要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年上海世博會采用高效彩色太陽能電池板、鋰離子電池等技術,真正達到碳的“零排放”.太陽能屬于
可再生
可再生
能源(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鋰離子電池對外供電時將
化學能
化學能
能轉換為電能.警用電動車和地面指揮中心無線通信時用
電磁波
電磁波
(選填“超聲波”或“電磁波”)進行聯(lián)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內江)開發(fā)和利用新能源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熱點之一,核能的和平利用成為人類獲取能量的新途徑,核電站就是利用核
裂變
裂變
(選填“裂變”或“聚變”)放出的能量來發(fā)電.在這次博覽會上,展出了可以炒菜的智能機器人,機器人的制造利用了大量的半導體材料,由半導體材料制成的二極管具有
單向
單向
(填“單向”或“雙向”)導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低碳世博”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出的一項口號,園區(qū)內80%以上的夜景照明燈采用LED燈,預計在不減少亮度的基礎上可以節(jié)省90%的能源.LED燈的核心元件是發(fā)光二極管,二極管主要由下列哪種材料制成(  )
A、絕緣材料B、導體材料C、半導體材料D、超導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