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研究彈簧受到拉力時,影響其長度增加量的有關因素,小明同學用測力計及一些不同的彈簧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在實驗中小明分別用力通過測力計拉伸不同的彈簧,測量并記錄每根彈簧的原長、彈簧圈直徑、長度增加量、所受拉力的大小等.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列各表格所示,已知在同一表格中,實驗所用彈簧的材料相同(即相同粗細的同種金屬絲).
請根據(jù)表格中記錄的測力計示數(shù)、彈簧長度增加量以及其它相關信息,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表一   材料甲
序號原長(cm)彈簧圈直徑(cm)長度增加量(cm)測力計示數(shù)(N)
110125
2101410
310245
420145
表二   材料已
序號原長(cm)彈簧圈直徑(cm)長度增加量(cm)測力計示數(shù)(N)
51012.25
61014.410
71024.45
82014.45
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材料、原長、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所受拉力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拉力相同時,材料、原長相同的彈簧,彈簧圈直徑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③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4(或5、8)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______
④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歸納得到的初步結論是:______.

【答案】分析:本題考查利用控制變量的思想設計、分析實驗,被研究問題是彈簧受的拉力,影響因素是彈簧的材料、原來長度、彈簧圈直徑、拉力.
解答:解:①在1、2和5、6這幾次實驗中,原長和彈簧圈直徑相同,當?shù)?次和第6次拉力分別變?yōu)榈?次和第5次的2倍時,長度增加 量也變?yōu)榈谝淮蔚?倍.可得出結論:材料、原長、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所受拉力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②在1、3和5、7這幾次實驗中,原長和拉力示數(shù)相同,當?shù)?次和第7次彈簧圈直徑分別變?yōu)榈?次和第5次的2倍時,長度增加量也變?yōu)榈谝淮蔚?倍.可得出結論:拉力相同時,材料、原長相同的彈簧,彈簧圈直徑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③在1、4和5、8這幾次實驗中,彈簧圈直徑和拉力相同,當?shù)?次和第8次彈簧原長分別變?yōu)榈?次和第5次的2倍時,長度增加量也變?yōu)榈谝淮蔚?倍.可得出結論:在拉力相同時,材料、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原長越長,長度增加量越大.
④在第1、5和2、6這幾次實驗中,彈簧原長、彈簧圈直徑、拉力相同,由于兩表中彈簧的材料不同,兩彈簧的長度增加量也不同.可得出結論:拉力、原長、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材料不同,長度增加量不同.
故答案為:
①1、2(或5、6);
②1、3(或5、7);
③在拉力相同時,材料、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原長越長,長度增加量越大;
④拉力、原長、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材料不同,長度增加量不同.
點評:本題不要受已有知識點干擾: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的長度與所受拉力成正比.
這里考查的控制變量法的思想,通過題意找出被研究的問題,影響該問題的因素,在設計實驗、描述結論時,要注意說清控制什么因素一定的思想,這是控制變量法的關鍵所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徐匯區(qū)二模)為了研究彈簧受到拉力時,影響其長度增加量的有關因素,小明同學用測力計及一些不同的彈簧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在實驗中小明分別用力通過測力計拉伸不同的彈簧,測量并記錄每根彈簧的原長、彈簧圈直徑、長度增加量、所受拉力的大小等.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列各表格所示,已知在同一表格中,實驗所用彈簧的材料相同(即相同粗細的同種金屬絲).
請根據(jù)表格中記錄的測力計示數(shù)、彈簧長度增加量以及其它相關信息,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表一   材料甲
序號 原長(cm) 彈簧圈直徑(cm) 長度增加量(cm) 測力計示數(shù)(N)
1 10 1 2 5
2 10 1 4 10
3 10 2 4 5
4 20 1 4 5
表二   材料已
序號 原長(cm) 彈簧圈直徑(cm) 長度增加量(cm) 測力計示數(shù)(N)
5 10 1 2.2 5
6 10 1 4.4 10
7 10 2 4.4 5
8 20 1 4.4 5
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1、2(或5、6)
1、2(或5、6)
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材料、原長、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所受拉力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
1、3(或5、7)
1、3(或5、7)
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拉力相同時,材料、原長相同的彈簧,彈簧圈直徑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③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4(或5、8)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
在拉力相同時,材料、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原長越長,長度增加量越大
在拉力相同時,材料、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原長越長,長度增加量越大

④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歸納得到的初步結論是:
拉力、原長、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材料不同,長度增加量不同
拉力、原長、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材料不同,長度增加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上海市徐匯區(qū)2012屆九年級中考二模物理試題 題型:058

為了研究彈簧受到拉力時,影響其長度增加量的有關因素,小明同學用測力計及一些不同的彈簧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在實驗中小明分別用力通過測力計拉伸不同的彈簧,測量并記錄每根彈簧的原長、彈簧圈直徑、長度增加量、所受拉力的大小等.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列各表格所示,已知在同一表格中,實驗所用彈簧的材料相同(即相同粗細的同種金屬絲).

請根據(jù)表格中記錄的測力計示數(shù)、彈簧長度增加量以及其它相關信息,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材料、原長、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所受拉力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拉力相同時,材料、原長相同的彈簧,彈簧圈直徑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③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4(或5、8)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④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歸納得到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為了研究彈簧受到拉力時,影響其長度增加量的有關因素,小明同學用測力計及一些不同的彈簧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在實驗中小明分別用力通過測力計拉伸不同的彈簧,測量并記錄每根彈簧的原長、彈簧圈直徑、長度增加量、所受拉力的大小等.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列各表格所示,已知在同一表格中,實驗所用彈簧的材料相同(即相同粗細的同種金屬絲).
請根據(jù)表格中記錄的測力計示數(shù)、彈簧長度增加量以及其它相關信息,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表一  材料甲
序號原長(cm)彈簧圈直徑(cm)長度增加量(cm)測力計示數(shù)(N)
110125
2101410
310245
420145
表二  材料已
序號原長(cm)彈簧圈直徑(cm)長度增加量(cm)測力計示數(shù)(N)
51012.25
61014.410
71024.45
82014.45
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材料、原長、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所受拉力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拉力相同時,材料、原長相同的彈簧,彈簧圈直徑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③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4(或5、8)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④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歸納得到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2年上海市徐匯區(qū)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為了研究彈簧受到拉力時,影響其長度增加量的有關因素,小明同學用測力計及一些不同的彈簧進行實驗.如圖所示,在實驗中小明分別用力通過測力計拉伸不同的彈簧,測量并記錄每根彈簧的原長、彈簧圈直徑、長度增加量、所受拉力的大小等.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列各表格所示,已知在同一表格中,實驗所用彈簧的材料相同(即相同粗細的同種金屬絲).
請根據(jù)表格中記錄的測力計示數(shù)、彈簧長度增加量以及其它相關信息,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表一   材料甲
序號原長(cm)彈簧圈直徑(cm)長度增加量(cm)測力計示數(shù)(N)
110125
2101410
310245
420145
表二   材料已
序號原長(cm)彈簧圈直徑(cm)長度增加量(cm)測力計示數(shù)(N)
51012.25
61014.410
71024.45
82014.45
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材料、原長、彈簧圈直徑相同的彈簧,所受拉力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拉力相同時,材料、原長相同的彈簧,彈簧圈直徑越大,長度增加量越大.
③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4(或5、8)中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初步結論是:______
④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歸納得到的初步結論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