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

(1)甲圖中A物體的長度是______cm;
(2)乙圖中體溫計的讀數(shù)是______℃;
(3)丙圖中電能表的示數(shù)是______kW?h.
【答案】分析:(1)讀數(shù)時:①弄清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②被測物體的端點是否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齊,③在最小分度值即精度下再估讀一位.
(2)分清溫度計的最小分度值,由圖可直接讀出示數(shù).
(3)電能表最后一位是小數(shù)位,由表盤可直接讀出電能表的示數(shù).
解答:解:(1)由圖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由圖可知A物體的長度為2.14cm-1.00cm=1.14cm. 
(2)溫度計最小分度值是0.1℃,由圖可直接讀出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38.5℃.  
(3)電能表最后一位是小數(shù)位,由圖示表盤讀出電能表的示數(shù)是2011.6kw?h.
故答案為:(1)1.14;(2)38.5;(3)2011.6.
點評:對常用測量器材進行正確的讀數(shù),不僅是物理課程學(xué)習(xí)的要求,也是日常生活中必須掌握的一種生活能力,應(yīng)能熟練地對常用測量儀器正確讀數(shù).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如圖所示,甲、乙分別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在利用甲圖“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透明
透明
(填物理屬性的名稱),從而能
看到蠟燭A的像,也能看到蠟燭B
看到蠟燭A的像,也能看到蠟燭B
;手指放在蠟燭
B
B
的燭芯頂部不會被燒痛(選填“A”或“B”)
(2)下面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是一位同學(xué)測量的四組像和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實驗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讀數(shù)均正確,但是分析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第二組的數(shù)據(jù)有較大的偏差,你認(rèn)為造成這個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C
C

A、選用的玻璃板太厚
B、選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斷蠟燭B與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出現(xiàn)了較大偏差
實驗序號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離/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離/cm 15.30 23.15 25.60 28.50
(3)實驗中,在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人眼的觀察位置應(yīng)該是
b
b
_ (選填:“a.直接觀察玻璃板后蠟燭B;b.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cè)不同的位置;c.直接觀察光屏”,下同);在判斷平面鏡中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時,移走蠟燭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觀察位置應(yīng)該是
c
c

(4)在利用乙圖裝置做“驗證凸透鏡成實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陳剛和李娟分別使蠟燭和光屏同時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動,但沒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所成的清晰的像.他們實驗失敗的原因是
移動蠟燭時,像的位置也隨之改變,所以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同時移動,不容易在光屏上接到像
移動蠟燭時,像的位置也隨之改變,所以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同時移動,不容易在光屏上接到像
,正確的做法是
當(dāng)蠟燭和凸透鏡處于如圖位置時,左右移動光屏,使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像
當(dāng)蠟燭和凸透鏡處于如圖位置時,左右移動光屏,使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順義區(qū)二模)如圖所示,甲圖中圓柱形容器中裝有適量的水.將密度均勻的木塊A放入水中靜止時,有2/5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乙所示,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比圖甲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增加了300Pa.若在木塊A上表面輕放一個質(zhì)量為m1的物塊,平衡時木塊A仍有部分體積露出水面,如圖丙所示,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比圖甲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增加了400Pa.若將容器中的水換成另一種液體,在木塊A上表面輕放一個質(zhì)量為m2的物塊,使平衡時木塊A露出液面部分與丙圖相同,如圖丁所示.若m1:m2=5:1,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如圖所示,甲圖中物塊A的長度為
1.88
1.88
cm;
(2)乙圖中石英鐘的量程是
0~12h
0~12h
,最小分值是
1s
1s
,讀出此時準(zhǔn)確的時間是
10:10′44″
10:10′4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如圖所示,甲、乙分別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在利用甲圖“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ㄌ钗锢韺傩缘拿Q),從而便于確定         ;手指放在蠟燭   的燭芯頂部不會被燒痛(選填“A”或“B”)

(2)下面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是一位同學(xué)測量的四組像和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實驗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讀數(shù)均正確,但是分析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第二組的數(shù)據(jù)有較大的偏差,你認(rèn)為造成這個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A、選用的玻璃板太厚         B、選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斷蠟燭B與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出現(xiàn)了較大偏差

實驗序號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cm

15.30

23.15

25.60

28.50

(3)實驗中,在確定蠟燭B和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人眼的觀察位置應(yīng)該是   (選填:“a. 直接觀察玻璃板后蠟燭B;b.在玻璃板前蠟燭A這一側(cè)不同的位置;c.直接觀察光屏”,下同);在判斷平面鏡中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時,移走蠟燭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觀察位置應(yīng)該是     .              

(4)在利用乙圖裝置做“驗證凸透鏡成實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陳剛把蠟燭離凸透鏡90cm移動到120cm時,發(fā)現(xiàn)像幾乎在離凸透鏡5cm的地方,他判斷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c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dāng)蠟燭移動到如圖示B點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的像,這時,通過透鏡向燭焰同側(cè)觀察,能看到燭焰放大的虛像,若把蠟燭放到B點______(左/右)側(cè),可以使虛像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3年北京市順義區(qū)中考物理二模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甲圖中圓柱形容器中裝有適量的水.將密度均勻的木塊A放入水中靜止時,有2/5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乙所示,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比圖甲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增加了300Pa.若在木塊A上表面輕放一個質(zhì)量為m1的物塊,平衡時木塊A仍有部分體積露出水面,如圖丙所示,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比圖甲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增加了400Pa.若將容器中的水換成另一種液體,在木塊A上表面輕放一個質(zhì)量為m2的物塊,使平衡時木塊A露出液面部分與丙圖相同,如圖丁所示.若m1:m2=5:1,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木塊A的質(zhì)量mA與m1之比為1:3
B.在丁圖中,液體的密度為0.8×103kg/m3
C.木塊A的密度為0.6×103kg/m3
D.在圖丙中,木塊A露出水面的體積與木塊A的體積之比是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