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下列有關光學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A.近視眼的矯正是佩戴合適的凸透鏡
B.用照相機照相時,景物在照相機鏡頭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人站在穿衣鏡前看到自己在鏡中的像是實像
D.人通過放大鏡看到的是物體正立放大的實像

分析 (1)照相機是根據(jù)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的原理制成的;
(2)掌握近視眼的成因及矯正,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3)平面鏡成像特點之一:正立等大的虛像;
(4)放大鏡是根據(jù)物距小于焦距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虛像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 解:A、近視眼是晶狀體的曲度變大,會聚能力增強,即折光能力增強,應佩戴發(fā)散透鏡,使光線推遲會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故A錯誤;
B、照相機是根據(jù)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時,被照者應站在鏡頭二倍焦距之外,故B正確;
C、穿衣鏡是平面鏡,人站在穿衣鏡前看到自己在鏡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故C錯誤;
D、放大鏡是根據(jù)物距小于焦距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虛像,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此題考查了有關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及應用,同時考查了有關近視眼的成因及矯正,平面鏡成像特點等,是一道基礎性題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所示,小東同學利用酒精燈給物體加熱時聞到了一股“酒精味”,想到“酒精”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較多的應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夠聞到酒精味,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B.利用酒精燈給物體加熱是用做功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
C.用酒精擦拭體表為高燒病人降溫,是利用了酒精液化放熱
D.酒精的沸點為78℃,可用酒精溫度計測標準氣壓下水的沸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某同學連接的電路如圖所示,閉合開關后,無論怎樣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燈泡L1、L2都不亮.他用電壓表進行電路故障檢測,把電壓表并聯(lián)接在某兩點之間,測試結果如表所示.則可以判定電路中的故障是( 。
 測試點 a、b a、f a、e a、d
 電壓表 有示數(shù) 有示數(shù) 有示數(shù) 無示數(shù)
A.燈泡L1短路B.燈泡L2短路C.de段開路D.be段開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B.“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jù)音調來判斷的
C.醫(yī)生用“B超”觀察胎兒的發(fā)育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能量
D.今年濱州市學考英語考試由上午調整到下午,目的是減少喜宴鞭炮聲對聽力測試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小濱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
(1)他應選取兩支外形相同(選填“相同”或“不同”)的蠟燭進行實驗.
(2)小濱選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3)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他把蠟燭A放在距玻璃板30cm處,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蠟燭A的距離是60cm;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將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5)實驗過程中,小濱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蠟燭的像有重影,請你幫小濱分析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兩個電阻甲和乙,規(guī)格分別為“6V 0.3A”和“4V 0.4A”,將它們串聯(lián)接入3V的電路中,則甲乙兩電阻兩端的電壓之比為2:1;將它們并聯(lián)接入同樣的電路中,通過甲乙兩電阻的電流之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潛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實現(xiàn)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一重為0.6N的雞蛋先后放入甲、乙兩液體中,如圖所示,雞蛋在甲中懸浮,在乙中漂浮,則雞蛋在甲中受到的浮力為0.6N,甲的密度<乙的密度(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所示,酒精燈對燒杯中一定質量0℃的冰水混合物加熱,至沸騰后繼續(xù)加熱一段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冰水混合狀態(tài),冰和水的總內能不變
B.溫度升高過程中,燒杯中水的機械能增加
C.溫度升高過程中,燒杯中水的內能不變
D.沸騰過程中,燒杯中水的內能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