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fā)電機 | 太陽能電池組件 | ||
最小啟動風速 | 1m/s | 太陽能電池 | 180W |
最小充電風速 | 3.0m/s | 太陽能轉換效率 | 15% |
最大限制風速 | 12.0m/s | 蓄電池 | 400Ah-12V |
最大輸出功率 | 400W | 大功率LED路燈 | 80W-12V |
分析 (1)由題意計算蓄電池供電容量,已知蓄電池的容量和燈泡的功率,利用t=$\frac{W}{P}$計算時間;
(2)太陽能轉換效率15%即:15%P太=P電,由此計算1m2范圍內(nèi)太陽能電池板所接受太陽輻射的最大功率;
(3)計算出12小時充電的量,由P=$\frac{W}{t}$計算發(fā)電功率.
解答 解:
(1)充電至90%左右即停止充電,放電余留20%左右即停止電路輸出.
蓄電池的供電容量:W=12V×400A•h×(90%-20%)=12V×400A×3600s×(90%-20%)=1.2096×107J,
由P=$\frac{W}{t}$,
可供燈具正常發(fā)光時間:
t燈=$\frac{W}{{P}_{燈}}$=$\frac{1.2096×1{0}^{7}J}{80W}$=151200s=42h;
(2)太陽能電池板的總面積為5m2,當其垂直太陽光方向放置時,最大發(fā)電功率達到180W,
所以太陽能電池板每1m2發(fā)電功率為:P電=$\frac{180W}{5}$=36W,
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15%P太=P電,
所以1m2范圍內(nèi)太陽能電池板所接受太陽輻射的最大功率:P太=$\frac{{P}_{電}}{15%}$=$\frac{36W}{15%}$=240W;
(3)蓄電池的電量由20%充到70%,
W′=12V×400A•h×(70%-20%)=12V×400A×3600s×(70%-20%)=8.64×106J,
由P=$\frac{W}{t}$得,風力發(fā)電機發(fā)電為:
W電機=P電機t=50W×12×3600s=2.16×106J;
太陽能電池板發(fā)電:
W太陽能=W′-W電機=8.64×106J-2.16×106J=6.48×106J;
所以發(fā)電功率:P′=$\frac{W′}{t′}$=$\frac{6.48×1{0}^{6}J}{12×3600s}$=150W.
答:(1)僅靠蓄電池供電,最多可供燈具正常發(fā)光42h;
(2)當?shù)卮怪碧柟夥较?m2范圍內(nèi)太陽能電池板所接受太陽輻射的最大功率為240W;
(3)當風速6.0m/s時,持續(xù)光照12h,太陽能電池板發(fā)電的平均功率為150W.
點評 本題體現(xiàn)了物理與生活的緊密相連,有一定難度,要能從表格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會計算電池容量,所以解題關鍵是讀懂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毛皮上的電子轉移到橡膠棒上 | B. | 橡膠棒的電子轉移到毛皮上 | ||
C. | 橡膠棒上的原子核轉移到毛皮上 | D. | 摩擦創(chuàng)造了負電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只要不接觸高壓帶電體,就可以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 |
B. | 濕手的電阻很大,可以接觸開關 | |
C. | 只要有電流通過人體,就會發(fā)生觸電事故,所以不能接觸任何用電器 | |
D. | 高大建筑物要裝上避雷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次數(shù) | 1 | 2 | 3 | 4 | 5 |
速度/(km•h-1) | 40 | 60 | 80 | 100 | 120 |
制動距離/m | 8 | 18 | 32 | 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馬拉車加速前進時,馬對車的拉力一定大于車對馬的拉力 | |
B. | 運動的物體只受到一對平衡力的作用時,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 | |
C. | 一個靜止的物體一定只受到同一直線上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 | |
D. | 一個物體只受到兩個力,且這兩個力的三要素相同,該物體運動狀態(tài)一定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