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兩個實心均勻正方體物塊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的質(zhì)量相等,密度關系是ρ>ρ,當在甲、乙兩物塊上,分別放重為G1、G2的物體或分別施加豎直向上的力F1、F2(F1、F2均小于物塊重力)時,甲、乙兩物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則G1與G2、F1與F2的大小關系是( )
A.G1>G2,F(xiàn)1>F2
B.G1>G2,F(xiàn)1<F2
C.G1<G2,F(xiàn)1<F2
D.G1<G2,F(xiàn)1>F2
【答案】分析:壓強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所以本題需要先求出甲、乙兩物塊的底面積.根據(jù)甲、乙的質(zhì)量關系和密度關系可得出它們的體積關系,因為它們都是正方體,所以就能知道它們的底面積關系.
當在甲、乙兩物塊上分別放上重為G1、G2的物體時,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力等于甲的重力與G1之和;乙對地面的壓力等于乙的重力與G2之和.因為甲、乙兩物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所以知道甲、乙的底面積關系就能知道甲、乙對地面的壓力關系,然后用甲、乙對地面的壓力減去甲、乙的重力,就可以得出G1與G2的關系.
當在甲、乙兩物塊上分別施加豎直向上的F1、F2時,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力等于甲的重力減去F1;乙對地面的壓力等于乙的重力減去F2.因為甲、乙兩物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所以知道甲、乙的底面積關系就能知道甲、乙對地面的壓力關系,然后用甲、乙的重力減去減去甲、乙對地面的壓力,就可以得出F1與F2的關系.
解答:解:因為甲、乙的質(zhì)量相等,ρ>ρ,所以V<V
    又因為甲、乙都是正方體,所以L<L,則s<s
當在甲、乙兩物塊上分別放上重為G1、G2的物體時:
甲對地面的壓力:F=G+G1
乙對地面的壓力:F=G+G2,
因為P=P,s<s,所以F<F,
又因為m=m,所以G=G,則G1<G2
當在甲、乙兩物塊上分別施加豎直向上的F1、F2時:
甲對地面的壓力:F=G-F1,
乙對地面的壓力:F=G-F2,
因為F<F,G=G,所以F1>F2
故選 D.
點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這道題涉及的公式有三個:密度計算公式,重力計算公式,壓強計算公式.涉及的力有重力、壓力、豎直向上的力.解題的突破口是通過甲、乙的質(zhì)量關系,密度關系得出面積關系,再通過面積關系和壓強關系得出壓力關系,最終得出G1與G2、F1與F2的大小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圓柱體A和B,已知A的高度是B的高度的4倍,B放在水平的地面上,A放在 B的正中央,如圖1所示,若A對B的壓強和B對地的壓強相等,則A的底面積與 B的底面積之比是       


2.如圖2所示,正方體木塊甲和乙邊長之比為1:2,密度之比是4:1,將物塊甲放在物塊乙的中央,則物塊甲對乙的壓強P1與乙對地的壓強P2之比為       


3.一個水池的深度為2米,池底有一個面積為10厘米2的孔,用塞子塞住,塞子所受水的壓強大小為      帕,塞子所受水的壓力大小為      牛.(g取10牛/千克)


4.如圖3所示,放在桌面上的一個瓶子,內(nèi)部剩有飲料,瓶口塞緊倒過來時,液體對瓶塞的壓強比對瓶底的要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瓶子對桌面的壓強也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光纜通信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通信方式.1997年,我國首條海底通信光纜(上海崇明——橫沙島)鋪設成功.如果該光纜在水下17米深處,則光纜外邊的包裹材料至少應能承受           帕的壓強.(海水的密度為1.03×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6、甲乙兩個均勻?qū)嵭膱A柱體,它們的質(zhì)量之比m:m=1:2,底面積之比S:S=1:3,若把甲柱放在乙柱的上面,甲對乙的壓強為P1,乙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P2則P1:P2為                 

7、如圖8,木塊甲重3牛、乙重5牛,疊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對乙的壓強與乙對桌面壓強相等,甲、乙底面積之比為多少?



8、水平地面上放一塊磚A,然后在它上面再放半塊同樣規(guī)格的磚B,如圖所示,則B對A的壓強和A對地面的壓強之比是:


9 如圖所示,用同種材料做成的三個高度相同、底面積不同的實心圓柱體A、B、C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們對桌面的壓強分別是PA、PB、PC.則:                                             



10、兩個實心物體A、B疊放在一起后,放在水平地面如圖12所示,已知A物體的密度為ρA,底面積為SA,B物體的密度為ρB,底面積為SB。若A對B 的壓強等于B對地面的壓強,求A、B兩物體的高度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